在有企业的区域上规划园区成为我国西部县城发展工业的唯一选择。 闫录科端起了茶杯呷了一口茶,冒烟的喉咙得到了短暂的滋润。他抬头看了看办公室墙上的石英钟,时钟显示是上午11点40分,他向门口挥了一下手,示意门外的人可以进来了,这些人是他今天上午接待的第四拨上访者。 这是近段时间这位凤翔县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下称工信局)局长上午最主要的工作。这一拨一拨的上访者大多是半年前关闭的几家小水泥厂的职工,由于补偿金迟迟没有到位,他们都来找上任仅仅4个月的闫录科讨说法。 这一切都缘自一年前的“血铅”事件引发的治污大行动。 陕西凤翔,这座因为2009年近600名儿童血铅超标被贴上“血铅”标签的西北小县城,在时隔一年后,其水泥产业聚集的川口河地区所有的小水泥厂也因为污染严重和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而全部被关闭。 这座依靠丰富石灰石资源发展起来的工业的县城,在环境和经济面前,面临着重新抉择。 积怨的产业 “原来我们的几家水泥厂污染严重,经常遭受媒体的曝光,而当时在乡镇领导岗位上的我,最难应付的就是你们记者的采访。”2008年前在川口河地区乡镇工作的闫录科对《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说。 “当然,川口河的群众也是怨声载道。川口河地区经常烟雾弥漫,粉尘扑面呛人,天空灰蒙蒙,看不到太阳,区内植被被破坏得也非常严重,空气、水体和土壤都遭到了污染。”今年40多岁的闫录科一直在川口河地区生活,川口河水泥产业造成的环境污染,他可以现身说法。 记者在对规划中的川口河工业园走访时发现,当年的污染痕迹依稀可见。在路两旁可以清晰地看到,原本翠绿的青草叶片上覆盖着厚厚的灰白色粉末,灰蒙蒙的草地似乎在诉说着这里曾经的不幸。“前几年情况比这更严重,现在这些都是路过的拉水泥和白灰的车飘落的粉末造成的,原来这一带空气中都是粉末,很多的时候连眼睛都睁不开。”陪同记者采访的凤翔工信局主管工业的副局长邰少华对记者说。 在去往冀东水泥(000401,股吧)在凤翔投资的生产线的路上,记者看到了两座废弃的水泥厂,这两座废弃的水泥厂曾经是川口河地区的支柱企业,而现在矗立在路旁,更像是一种对屈辱历史的见证。 “这就是我们县属的国营水泥厂,曾经也非常辉煌,它生产的‘雍山’牌水泥在西北地区具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就是污染严重。虽然有污染,但这家能吸纳近500人就业的水泥厂在当地老百姓的眼里仍然是好单位。可观的收入、国企的身份,都是人们期望进入该水泥厂的主要原因。”凤翔工信局的相关人士对记者说。 凤翔水泥行业的发展更多地是依托其丰富的石灰石资源,凤翔川口河地区的水泥行业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上述凤翔县国有水泥厂就建成于1969年。改革开放后,川口河地区的糜杆桥镇建成了凤翔县雍川水泥厂;糜秆桥镇西白村建成了村集体企业凤翔县雍东水泥厂。至此,凤翔水泥产业三足鼎力的局面形成。虽然在企业格局上,有国企、乡镇企业还有村办企业,企业形式结构还算合理,但因为这三家都采用的是机立窑的水泥生产工艺,污染严重,对于当时的农业大县凤翔而言,其对农业生产的不良影响也随之而来。 “前几年根本就没法到地里干活,烟尘熏得你都睁不开眼,地里的麦子也长得不好,所以后来家里的地就让亲戚种了,我们家的几个壮劳力也都出去打工了。”川口河地区的一位农民向记者讲述了当时的污染让自家生活苦不堪言的状况。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是我国农村经济一直摆脱不了的发展惯式,对于原本是农业大县的凤翔来说,它要发展工业更是如此。在环境污染与低投资成本之间,凤翔无奈地选择了前者。 |
|凤翔人社区 - 人才,租房,招聘,二手广告免费信息发布网站
( 陕ICP备15010312号 )
GMT+8, 2025-4-5 08:12 , Processed in 0.074244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