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的选择 “不是不想做大水泥项目,但仅靠县里的财政投资显然是不现实的。如果关停3家水泥厂,带来的社会稳定风险就更大了。”闫录科向记者坦言,凤翔近10年来一直想依托川口河丰富的石灰石资源建一家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大型水泥企业。用他的话讲,这不仅仅是县政府的需求,更是52万凤翔人的意愿。 但在相关淘汰落后的产业政策没有出台前,凤翔主动寻求投资做大水泥企业的意愿没有那么强烈,随遇而安的小农意识在一直以农业大县自居的凤翔身上体现得更加明显。“没有强制你关停,谁会主动关停?这毕竟要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这是除了资金瓶颈以外最大的问题。”闫录科认为缺乏打破当时利益格局的勇气和缺少资金一样,是凤翔水泥产业当时做不大的主要原因。 凤翔的心理瓶颈终于在2007年被国家发改委的一纸文件所打破。2007年国家发改委下发通知明确规定,“凡是年产量不足20万吨的机立窑水泥厂一律关停。”这让凤翔县仅有的3家年产量都仅有10万吨的水泥厂同时面临关停境地,也让凤翔水泥产业面临生死大考。 “当时国家是有奖励政策的。因为关停的企业要面对工人安置、债务化解、企业转产等方面的问题,所以国家给予了一定的奖励。当时国家给的政策是一吨奖励25元,实际上就是补助,年产10万吨的企业就是补助250万元。”闫录科对记者解释当年的政策。 但由于当时国家采用的是逐步关停的政策,所以在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眼里,这个政策显得不是那么坚决,致使很多必须关停的小水泥厂都在拖着不关。这也使得凤翔仍然没有下定决心关停这3家小水泥厂。但随着国家发改委奖励政策的逐步调整以及今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机立窑水泥工艺必须拆除政策的出台,“死去”成为了凤翔3家小水泥厂的必然选择。 “按照国家发改委关停小水泥厂的奖励政策, 2008年的奖励金额就降为了每吨20元,而到2009年,奖励金额就变成了每吨15元。每年50万元的补偿款的损失无疑加大了凤翔财政对于这3家小水泥厂关停补偿的成本,而在工信部的文件出台后,让这3家小水泥厂生存的一丝希望也破灭了。”闫录科对记者说。 今年6月15日,凤翔的3家小水泥厂的5条机立窑生产线全部关停,随之这3家水泥厂也寿终正寝。“好在我们提前知道了一些消息,所以我们3家水泥厂的关停在去年就上报了任务,如果把关停算在今年,我们就一点奖励款都拿不到了,这些企业人员安置就成了大问题了。”闫录科认为,虽然发改委的奖励款不足以支付企业关停后的人员安置等费用,但毕竟能缓解一下县级财政因此而遭受的压力。 “县里的财政资金紧张,能借力国家多少就借力多少吧。只有发改委看你的立窑拆除了,它才认定你是关停了,奖励资金才会到位。但至今为止,奖励资金仍没有到位,这也让我们工信部门面临着很大的压力,总有这3家关停的水泥厂的职工向我们要钱,要不就上访,真的很难呀,希望奖励资金能早点到位。”闫录科表示,由于相应的奖励资金一直没有到位,已经失去工作的这3家水泥厂的职工还没有得到足够的补偿金。“早知道国家会如此坚决,我们就应该早点关停这3家水泥厂,300多万的奖励款就这样没了,那么县财政对于这3家水泥厂关停的支出就增加了300万元,这对于我们这些西北的小县城来说是很大一笔钱呀。” 其实凤翔关闭这3家水泥厂除了主观上要搭上国家补偿的末班车,客观上最大的因素就是来自于2009年的“血铅事件”。600多名孩子因为冶炼厂污染导致血铅超标的事件给这个西北小县城敲响了环保警钟。而“血铅事件”的曝光也让凤翔的工业污染问题彻底暴露在公众的视线里,拆除这些污染严重的水泥厂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
|凤翔人社区 - 人才,租房,招聘,二手广告免费信息发布网站
( 陕ICP备15010312号 )
GMT+8, 2025-4-5 13:02 , Processed in 0.076204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