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翔人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账户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6221|回复: 19

天主教凤翔教区历史沿革

[复制链接]

升级   74.2%

发表于 2008-7-18 11:07: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 中国陕西西安
目录:
一、……………………………………………………………… 凤翔教区史前简介
二、…………………………………………………………… 凤翔教区产生的背景
三、……………………………………………………………… 凤翔教区修院简史
四、…………………………………………………………………
凤翔教区成立后各堂区的人事变迁
五、……………………………………………凤翔教区教务和社会福利事业
六、……………………………………………教区所属各县及所属堂区历史简介
A:凤翔县:1。铁风会……………………………………………………………………

2
.瓦窑头会…………………………………………………………………

3
.张家磨会……………………………………………………………………

4
.宋家村会……………………………………………………………………

5
.南六中会……………………………………………………………………


6
.路家村会……………………………………………………………………
7.索落树会……………………………………………………………………
8.柳林会 ……………………………………………………………………
9.蒋家关会……………………………………………………………………
10.马家村会……………………………………………………………………

11
.南指挥会……………………………………………………………………
12.白家凹会……………………………………………………………………
13.老王沟会……………………………………………………………………
14.谭家庄会………………………………………………………………………
B:宝鸡市:南关会……………………………………………………………………………
C:宝鸡县:1。袁家坪会……………………………………………………………………

2
.凉泉会………………………………………………………………………

3
.李家窑会……………………………………………………………………

4
.固川会………………………………………………………………………

5
.………………………………………………………………………………

6
.………………………………………………………………………………

7
.………………………………………………………………………………
D:岐山县:1。岐山地区传教概况…………………………………………………………

2
.四塬坡会……………………………………………………………………

3
.湖坪会………………………………………………………………………

4
.………………………………………………………………………………

5
.………………………………………………………………………………
E:太白县:
牟家坪会……………………………………………………………………

附录一:先后在凤翔教区服务过的神职人员
附录二凤翔教区境内的国代出生的神职人员
附录三凤翔教区历史上有过堂的地方。
附录四:葬于凤翔教区内的神职人员

[ 本帖最后由 洪霖 于 2008-7-18 11:23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粮票 +5 贡献 +2 收起 理由
Star399 + 5 + 2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升级   74.2%

 楼主| 发表于 2008-7-18 11: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 中国陕西西安
天主教凤翔教区历史简介

一、教区史前简介



根据尚未被证实的传说,天主教早在七、八世纪时,已传入凤翔。此说虽无可靠历史资料佐证,但揆情度理,颇属可信。盖自唐代开始。景教曾盛行于中原。而景教系天主教的一个派别,即聂斯脱利派(Nestorians),该派产生于第五世纪,因关于耶稣的“天主性”与“人性”结合的教义问题,君士坦丁堡主教聂斯脱利(Nestrius?—451)固执己见,而被教会斥为“异端”,并予以革职流放处分。聂氏的信徒遂逃往波斯。另立教派,自传教义,盛行一时。唐太宗贞元九年(公元635年)教士阿罗本(Albopeno叙利亚人)由波斯携经来长安,译经传教名曰景教,所建教堂初曰波斯寺,后曰大秦寺。(按大秦指罗马帝国。古代中国史书上有“班超遣甘英使大秦”,“大钱皇帝安敦(Antony)遣使来中国”等记载)唐德宗建中二年(公元781年),景教教士景净(Adam)所撰之“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于明天启五年(公元1682年)在关中出土,碑文载有:“贞十有二年七月(公元796年),诏曰:‘道无常名,圣无常体,随方设教,密济群生。大秦国大德阿罗本远将经像,来献上京,详其教旨,玄妙无为,观其原宗,生成立要,词无繁说,理有忘筌,利物济人,宜行天下所司……’”及“法流十道……寺满百城”等语。足见该教当时流传甚广。按景教由波斯来长安,必经丝绸之路,而凤翔正当丝绸之路的要冲。且凤翔自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已由郡升为府(辖境内包括今之宝鸡地区各县),成为唐时长安以西的重镇,又曾建为西京,凤翔当时的重要和发达可想而知。唐太宗既下诏书,明言“宜行天下所司”,景教又“法流十道……寺满百城”,凤翔能不流传?故此,凤翔早在七、八世纪已有天主教之说,实属可信。可惜好景不长,景教传至中原至立碑时,计146年,又过64年,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禁止佛教,诏令僧尼还俗,拆毁寺庙,景教亦遭波及,遂在中原地区中断。

到了元代,天主教在中国亦曾盛极一时,朝廷官员亦有信之者。当时在中国传教的方济会士何德理(Ordiric de Prodenone)亦曾来过陕西。史载何于1328年又山西经陕西、四川去西藏回国,一路考察各地教会。而何由陕西去四川,必须经过凤翔西府境,凤翔境内亦属考察对象,凤翔能无教友?足证陕西当时亦有天主教。元亡以后,兵燹大作,天主教亦遭窘难。又遇太摩尔郎(Timour Lang)之乱,中西交通关闭,从此西士绝迹,教务无闻。

明万历十年(公元1583年)有耶稣会士利马窦神父( Matteo.Ricci1552--1610)再次来华传教,天主教才赛续至今未断。凤翔教区天主教的正式传入,据老年人传说,扎根就始于明代,可惜查无实据。

意大利人方济会士兰告(Antonio Laghi 1668--1727)曾在凤翔境内传教,后出任山陕教区(山西、陕西两省为一个教区)主教,在他的牧函内曾有这样的叙述:“1700年以前凤翔府属已有若干教友聚集点。在他1711和1723年的牧函内曾写道:1704—1714年间,宝鸡、眉县已有2000人受洗入教,并言1722年,凤翔城内已有教堂。”这时,正是康熙皇帝对教会采取保护宽容政策之时。自雍正皇帝以后,教会开始受到压制和禁止,长达120年之久。当时教会被难的歌谣:“雍正皇上从江山,西洋神父实可怜”直到今日,仍流传于一些老年人口中。

1792年,即乾隆57年,有一位中国籍神父王保禄(何许人,待考。据史载凤翔、岐山都出过神父)作证:乾隆年间,凤翔、岐山、宝鸡、眉县已有以下几处教堂:(共17处)

凤翔东门外的铁沟,南门外的豆腐村,东乡的宋家村。

宝鸡南关、十里铺。

岐山东北的画图寺,岐山南山的牟家坪(今属太白县)、高店、四塬。

陇县的咸宜关,县城内的水沟巷。

眉县:烟家村、新寨里、果河、跑窝里、杨家岭、文家村。

嘉庆二年(1797年)凤翔府属已有堂口24处,教友已达1134人;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后,天主教情景好转,堂口陆续增多,外籍传教士亦获准前来传教。在这期间曾有七位中国籍神父留学罗马。即:刘云鹏(1865—1897籍贯待考);曾宏义(1867—1914凤翔豆腐村人);佐焕璋(1868—1951汉中人);侯思文(1868—1934凤翔东指挥人);亢连城(1871—1954歧山画图寺人);官文杰(1867—1951陕西泾阳县人);刘文德(1878—1933籍贯待考)。

1844年,山陕教区分管以后,陕西中境教区成立。陕西中境教区亦称西安府教区,统辖关中道各州、府、县教务。这时,仅凤翔府属境内已有教友4000余人,大小堂口已超过45处。

1923年,陕西中境教区主教希贤(西名Eugenio Massi1875—1944意大利人)任职时,曾有意另行划分中境教区,事未竟,奉调去武汉,后由戴夏德(Florenzio Tessiatore1895--1933)继任主教。戴上任后,于1930年首次祝圣了一批中国籍神父:张希贤、陈焕琳、周维道、高思谦、李宣德。

民国十八年(1929年)关中连年歉收,饿殍载道。“华洋义赈会”托教会在高陵通远坊天主堂发放救济粮,教会又设有“保赤会”收容灾民。当时前去领吃“舍饭”者络绎不绝。凤翔、歧山、宝鸡、亦有不少人前去逃荒求生。从而有机聆听教理,接受洗礼成为教友。(不少人迄今还活着)因此教友人数骤增,教务日隆。



二、凤翔教区的产生



由于中境教区幅员辽阔,交通不便,戴夏德主教继承希主教的遣愿,拟将中境教区划分若干小教区以便管理。于是报请罗马教廷将中境教区划分为四个教区:即西安教区、同州教区(大荔教区)、三原教区、凤翔教区。前三教区均由意大利籍神职人员管理,凤翔教区则由中国籍方济会神职人员管理。之后,因为凤翔教区地盘较大,(包括西安市以西至甘肃边境之间各府县),当时,扶风、武功等地国籍非会士神职人员人数亦较多,戴主教遂又报请教廷,再将凤翔教区划分为两个教区:兴平、武功、周至、户县、扶风、眉县六县划为周至教区,由中国籍非会士神职人员管理;歧山、林由、凤翔、宝鸡、千阳、陇县六县划为凤翔教区,由中国籍方济会士神职人员管理。1932年11月15日教廷发出谕令,同意戴主教的申请,周至教区便从此产生了,中境教区遂成为五个教区,即:

西安教区:代牧主教戴夏德(Florenzio Tessiatire 1895--1933).

三原教区:监牧主教班西尼(Fulgenzio Passini 1886—1984?)

同州教区:监牧主教穆继文(--Moretti?-?待考)

周至教区:监牧主教张指南(户县半个城人,生卒年待考)。

凤翔教区:监牧主教王道南(山西各嶛沟人 1892--1949)。

凤翔教区神职人员表:

教区划分后,就是人事分配问题了。原来所有中外神职人员,统属一个中境教区,现在教区既已划分,认识就要另行分配,而且要求基本平衡。当时中国籍神职人员约有四十余人,大多数出生于西安以西各县。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原则是:出生何地,就归属何教区。凤翔教区因为交由方济会士管理,人事分配就有了一个特点:凡属方济会士,不管出生于何地,均归属凤翔教区。这样以来,凤翔教区就由以下神职人员组成:

主教:王道南(会士,山西人,1892--1949)。

神父:亢连城(会士,崎山人,1871--1954);

      侯思文(会士,凤翔人,1868--1934);

      张希贤(会士,高陵人,1901--1967);

陈焕琳(会士,高陵人,1903--1975);

      高思谦(会士,户县人,1906--1982);

      周维道(会士,扶风人,1905--1983);

      李宣德(会士,高陵人,1904--1978);

范济各(Franciscus Saccani 1865—1944,会士,意大利人);

      李济渔(会士,户县人,1906--1979);

      张茂先(会士,山西人,1905--1975);

      杨宏道(会士,户县人,1904--1978);

      范生辉(会士,山西人,1905--1942);

      王世光(会士,山西人,1906--1975);

      张峙罡(教区司铎,凤翔人,?--196?);

      侯振芳(教区司铎,凤翔人,19021--1950);

      王振远(教区司铎,凤翔人,1899--1968)。

          同神父(会士,渭南人,1906?)

          卓  望(会士,武功人)

          李含芳(教区司铎)

          曾尚贤(风翔人)

          曾德芳(会士)



三、凤翔教区修院简史



凤翔教区是1932年由当时的陕西中境教区划分出来而成立。教区一经成立,虽然要做的事繁多,但首先要解决的大问题莫过于成立教区修院,培养新一代神职人员的问题。由于一时没有合适的地方,遂暂时借用柏市村方济会院作临时修院,开始招收修生。首任院长为陈焕琳神父。同时即在东指挥村开始筹建一所有相当规模的摹仿通远坊原来大修院的凤翔教区修道院。1936年教区修院落成,将柏十村的方济会修生迁来,遂并招收新生30余名,院长仍由陈焕琳神父担任,由周维道、王世光、贾炳文等神父任教,教授基础课,兼授拉丁语。1945年时,曾一度将大小修院分开。小修院(预备修院)仍在东指挥;大修院(神哲班)迁至凤翔西街总堂隔壁原玫瑰小学,将玫瑰小学改为大修院。李宣德神父任院长。1946年由凤翔修院培养出的第一批张俊哲、杨恒辉、张景贤、李少峰五位新神父,即由王道南主教手领受了铎品。1947年又毕业了第二批新神父。1973年死于监狱中的郭自强神父就是其中之一。

解放后,凤翔教区修院一直在继续开办。先后有王世光、韩耀华、李镜峰等任院长。50年代初,还曾一度作为周至、凤翔两教区合办的临时联合大修院。直到极左路线猖獗的1958——1959年初,教区主教周维道,主教秘书李镜峰,修院院长韩耀华,修院教授兼东指挥本堂神父的张景贤等四人被捕入狱,修院徒有虚名,教书无人、管理无人,修生如无牧之羊,留院看门,苟延残喘,终日无所事事,迫于无奈,终于在1959年底,回家归野,期待修院重开大门。一年两年过去了,十年八年也过去了,没有指望、失望了。除极少数人(张志勇、吴佩云、吴风振)在等了20余年之后,升了神父,大多数人终于因对修院重开大门绝望,成家还俗了。从此,凤翔教区苦心经营了数十年的修道院作了极左路线的牺牲品,办院人员作了阶下囚,修院院舍,被大对公社先占用后拆除,材料运走,院址变成了耕地,分给社员。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雷响遍了九州大地,极左路线酿成的全民大灾难,以粉碎四人帮为标志而宣告结束,一切都拨乱反正了,大快人心。作为重点“灾区”的天主教,更是万分庆幸。宗教生活开始逐渐恢复。1980年春,从劳改队刑满释放回家不久的凤翔教区主教周维道,感到自己年老多病,卧床不起,朝不虑夕,遂与教区残余老神父商议,指定李镜峰为其全权接班人,并在老神父卓望和张景贤襄礼下祝圣了李,遂即向政府有关部门作了汇报,又向教区神长及教友发出牧函通知,还通告临教区负责人。李于当年5月1日上任,主持教务,因为全教区无一处圣堂,在各地巡游行圣事。80年12月份暂住岐山县境内的蹇家滩堂区搞牧灵工作。当时就开始召收有志修道的孩子10人,白天上学,早晚在堂内学习拉丁语和经言要理。这样,数年过后,高中毕业了,开始学习神哲学。86年,凤翔总堂落实政策,李即带领学生迁回凤翔总堂,但因当时总堂住房困难,又同十三名修生暂住瓦窑头天主堂内和教友家中,继续学习拉丁、哲学、神学等神学知识。90年总堂落成,盖了一部分住房,遂又由瓦窑头迁进凤翔总堂居住。1991年祝圣了首批新神父陈、李、见3人。十多年来,多次登记名册上报,直至今日(1994年5月)。

此外,因为凤翔教区原属方济会多在地,自从1933年成立教区以来,方济会学院一直与教区修院合在一起,读书、住宿、教学、管理都是同意的。只是毕业后晋升神父时,根据自愿原则,有发愿进会的,有发愿作教区司铎的。拨乱反正后,方济会老神父侯斌,为了给方济会培养接班人,也先后在东指挥、南指挥开始召收学院至今。

以上是根据自己回忆所知,关于凤翔教区修院创建、停办、恢复的简史,材料如有不当处,希有识之士予以指正。

升级   74.2%

 楼主| 发表于 2008-7-18 11: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 中国陕西西安
四、教区成立后各堂区的人事变迁



教区划分以前,凤翔教区六县(包括现在的太白县),原属一些零星教友点,一切很简陋。有些教友点(三、五户人家,甚至一两户人家),神父来去多住在教友家中。后来,随着教务的扩大啊,教堂陆续建立。计有:

凤翔城内已购置庄基地数十亩和院落数处,凤翔城内西街52号,即今日的65号,早在1928年以前就修建了25间土木结构的四合院大房作为主教府。其中有七间暂作教堂用。尚无教堂形式。城内教友无几。其它各县不管城内有无教友,各个县城都置有房产,岐山、宝鸡、千阳、陇县、虢镇。

凤翔教区境内最早的豆腐村、铁沟、宋家村、宝鸡南关、固川、马头、岐山画图寺、高店、四塬、牟家坪、陇县的水沟等处早有了教堂。可惜,均在民国初年“白头乱”也叫“十四反正”时全被烧毁。大部分烧毁的教堂,后来都陆续重建起来了,而且比原来的高大,仅少数地方尚未重建。“白头乱”所毁教堂计:宝鸡县境内:南关、马头、坪头、固川、西山;岐山县境内:肖家、四塬、高店、画图寺、牟家坪、蹇家滩;凤翔县境内:铁沟、豆腐村、东指挥、河南屯、南六中、西六中、宋家村等。

据老人传说,豆腐村顺治年间,(十七世纪五十年代)已有三户教友,清康熙年代已有三间大房作教堂。该教堂在清末民初“白头乱”(因头缠白巾而得名,来自甘肃。又叫“十四反正”,大概因发生在那年的九月十四日)时,被白头烧掉,当时亦有多人被杀,据传豆腐村教民曾范曾出面阻拦,未果,竟当场被杀,并杀死其妻与子。后于1919年,曾志信集资并亲自领工重建一座五间高大的罗马式教堂,内有大红明柱8根,堂面高20余米,并建住房25间(厦房七间,大房七间,偏院厦房十一间)。这时,教友约80---90人。这些建筑物又在十年动乱中全被大队拆除。基地充公,豆腐村先后出过四位神父:曾宏义、增德芳、曾尚、曾敏。

铁沟教友,据说是在回民由凤翔县西迁(因遭汉民反对,被迫西迁至陇西,何年待考)向凤翔移民时,由西山强帐(音)移来一户姓强的教友落户,传至今日。已有五百余人,原有教堂四间大房,是凤翔境内唯一未被“白头乱”烧毁的教堂。“白头乱”后,于1921年改修为五间正式教堂,堂内亦有大红明柱,西式堂面约高18。另有大房五间,厦房六间。“文革”期间全被大队拆毁。铁沟堂院内原有一石碑,据说是有关凤翔教友建堂事迹录,文革时亦被捣碎。铁沟约在清朝末年曾出现过一位老强神父,(姓名,生卒年代待考)。老年教友只以“老强神父”相称。本世纪40年代又出现这两位强神父,一位迄今还活着(强若石神父),一位死于文革期间。

宋家村,原有窑堂一孔,因为窑垮,曾于1919年另修一座五见大教堂,堂面高15米,文革期间亦被拆除。1986年由王道隆神父重建一座九间大堂,堂面20米高。宋家村在同治年间出现过一位王神父,墓址今尚在。

东指挥原有教堂,亦在白头乱时被烧掉,后于1926年重建一座七间大教堂,内有大红明柱两排,堂面哥德式,高20余米,并有男女修院,孤儿院,诊所,正义小学事业等。文革期间,整个建筑夷为平地。1988年政府落实宗教政策,退还一部分土地约17亩。现在盖起简易祈祷场所,方济各修院住房八间两层。教堂尚未建起。

岐山四塬教堂亦被白头乱烧毁,后盖一座五间大房作教堂。教区成立以后,曾筹备另盖教堂,木料、青砖等材料均已备妥,但因抗日战争期间一切困难,一拖再拖未能动工。到了文革期间,木料、青砖全被大队挪用,以及五间教堂亦被拆除。80年以后落实宗教政策,教友又自筹建起一座十间大的教堂。

凤翔城内总堂,文革期间,亦被大队学校占用。80年以后,将总堂旧院一部分退还即现在的27米宽的院房;另一部分和孤儿院及后来改做大修院的原玫瑰小学,均被西街学校占用。1986年政府退赔七万元,教友又筹募了一部分资金,在原堂地址盖起了一座十间大的新教堂(1988年)。奉大圣若瑟为主保,并于89年在大堂西侧修了一15米高的露德圣母山洞,供教友朝圣祈祷。每逢主日瞻礼,教友纷纷上山朝圣,朝拜圣母。

太白县牟家坪教友最早,据说是明代方德望神父(俗称方爷,各地有方爷庙)所传。牟家坪因为地处山区,耕地很少,祖祖辈辈都有移民外地,今日扶风县孝母会的李姓教友和眉县永安村的王姓教友1500左右的人口都是牟家坪世世代代迁移去的,时至今日,每年仍有不少年轻男子外出,上门入赘。牟家坪教友人数始终只能保持在200人左右,如把外移人数计入,超过3000人以上,牟家坪原有教堂,亦被白头乱烧毁。1934年重建一座圣堂,文革期间被拆除。现用的教堂是原来未被少的古老式五间大房。19**年高耸起了一座崭新的耶稣圣心大堂。





五、凤翔教区的教务和社会福利事业



凤翔教区划分时,已有大小堂口47处,教友5361人,其中凤翔县1795人,岐山1714人,包括太白县;宝鸡932人;陇县599人;千阳32人,麟游89人。

王道南主教到任后,首先组织教区结构和人事安排。任命张希贤为付主教,侯振芳任教区财务总管,陈焕琳、王世光、范济各、张峙罡为咨议员。接着将教区划分为六个本堂区。原来只有一个半本堂区(因为眉县、扶风两县划至周至教区)。每个本堂神父都有自己固定的责任区,负责该区的牧灵工作。凤翔本堂区由亢连城神父负责;岐山本堂区由有张峙罡神父负责;岐山四塬本堂区由陈焕琳神父负责;陇县本堂区由王振远神父负责;宝鸡本堂区由王世光神父负责;坪头本堂区有杨宏道神父负责。

凤翔城内西街52号(当时的门牌号)作为教区的总堂,原来房屋已不敷用。1934年有设立了修女院和收容孤儿的“保赤会”,医疗门诊所。1935年开办了玫瑰小学,南街又办了一个手工织布厂和谈道所。

东指挥作为方济会的中心,由周维道主持,在原有房内收了五个青年学习拉丁语准备修道,后于1936年修建了相当规模的修道院,又收了38名修生,由陈焕琳任院长,周维道、王世光任教师,教授基础课程,兼学拉丁语。同年又请来修女6人,开办诊所和一个村女子学校(正义小学),有学生20余人,均由修女负责。1935年范生辉神父曾在凤翔城西20华里的南六中办了一个女子小学,1942年抗日战争期间,因经济困难均关闭了。

教友日益增多,本堂区也随之增加。1941年,凤翔县境内划分为三个本堂区:铁沟本堂区,南六中本堂区、陈村本堂区。同年,千阳也成立了本堂区。宝鸡仍为两个本堂区:宝鸡南关本堂区和坪头本堂区。岐山成立了四个本堂区:四塬本堂区、蹇家滩本堂区、虢镇老鸹沟本堂区和胡坪本堂区。

由于凤翔教区成立以来,教务日益发展,教廷决定提升凤翔监牧区为“代牧区”,于是1942年7月9日发出谕令,提升凤翔监牧区为代牧区。翌日又提名王道南为首任代牧助教。是西北有史以来第一位中国籍神职人员任主教,轰动一时,全区上下奔走相告,弹冠相庆。王道南主教于同年9月21日在西安土地庙什字天主堂接受空前隆重祝圣礼。参加的有59位神父,10位主教。即:延安教区主教,三原教区助教,同州教区主教,汉中教区主教,周至教区监牧,平凉教区六个教区的监牧主教和西安的万九楼主教,河南新乡监牧    主教,河南信阳的张维笃主教和南京的于斌主教。主礼主教是南京教区主教于斌,襄礼是西安教区万九楼主教和河南信阳教区主教张维笃。祝圣礼隆重可想而知。中国教会史上还没有这种场面。堪称中教会史上空前的壮举。

王道南升任代牧主教之后,教务蒸蒸日上。1943年七月五日,教区已有本堂区十五处,各区都有常驻神父,这时有必要成立总铎区了,于是北部成立了凤翔总铎区,南部成立了宝鸡总铎区,修女人数也由六万人发展为15人,凤翔城内,东指挥、南六中三处学校人数超过300人,而且玫瑰小学也兼收男生了。诊所门诊人数超过3000人,孤儿老残超过60人,但是毕竟因为抗日战争困难期间,物力日益涸竭,学生逐年减少,学校最后终于关闭。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时,教区已有本堂16个,总铎区两个,教友人数达8064人,神父32位,修生30余人,修女17人。翌年,教廷又升中国传教区为圣统制(Hierarchy),凤翔教区便成为圣统教区,王道南成为凤翔教区的第一任教区正权主教(Diocesan Bishop)。这期间,王道南主教又着手重组建教区结构,将凤翔城内的原玫瑰小学改成大修院。有修生25人,委派李宣德神父任院长,将城内的孤儿院迁至东指挥,有5位修女负责,教区小修院仍在东指挥,有修生20人,东指挥还有一小诊所。又在南街开设谈道所,向教外愿了解教会道理者,宣讲教会教理,张峙罡神父负责。

宝鸡因为已通了火车,变化很大,经济发展一跃而居于凤翔之上。原来民间流传着一句谚语:“金凤翔,银宝鸡,顶不上岐山一后晌”。现在变成了“凤凰落架不如鸡”(凤翔落后了,赶不上宝鸡)。在这种情况下,王道南主教计划在宝鸡发展教务,遂委派高思谦神父在宝鸡购置房产。后来在二马路82号买了一个院落,有房间100多间,先创办了一个小型医院,规模不大,不为人们所注意。到了1947年以后,发展成一个相当规模的“宝鸡市本笃医院”,还聘请了一位美籍海神父(Francis Heier)任院长,一位德籍林神父(Friedesich Linazanbach)任副院长,一位匈牙利籍蔡神父(Josef Szajko,SJ)任主治大夫,外教人士郅至高,王希录为助理大夫;护士有两位匈牙利籍修女、本地圣心会修女5人和11人普通男女教友,床位31个。后来医师增加到8位,修女护士增加到11位,其中9位系中国修女,床位增加到来40多个。该院于1957年被政府认为有外国人,是帝国主义财产予以接收。

张成福,李镜峰两位神父虽为此事多往返当时在西安的西北局,向其申明本笃医院的来龙去脉,声明并非帝国主义事业,而是凤翔教区和教民自己办的事业,只是聘了外国人而已。当时西北局表示,要更进一步了解,如果真是教会办的,可以退还,但是结果不了了之,没有下文。教友虽为此事向县政府请过愿,直至今日,宝鸡二马路原82号教产尚未退还。在60年给李镜峰神父下判决书时,判决书上还写进了煽动教友大闹政府,经李辩明后,才从判决书中把这一段叙述删掉。

凤翔城内大修院于1946年4月21日出来第一批新神父五人,张景贤、王日华、张世哲、李少峰,张俊哲。其中三人出外到香港、澳门深造。翌年六月二十九日第二批新神父曾敏、张尊贤、杨恒辉 、马效贤、高世方、李海娃(后来还俗)五人,其中六人于1947—1948年先后出国深造。这时,教区已有本堂区十九处,分堂(随本堂区的教友点)108处,神父38位,大小修院修生32人,修女增加到18人,负责各地诊所,孤儿,传教工作。教友人数达8829人。

1949年4月间,王道南主教应邀去天水,为德籍神父甘琳(Gratian Grimm)主持主教祝圣典礼;旋又去汉中为意大利籍神父孟守道(Joseph Maggi)主持主教祝圣礼。当时,关中解放战火连天,王主教未返回教区,因患急性脑溢血而逝世于汉中总堂内,时在1949年10月4日。教区事务暂由咨议长王世光神父负责。王主教逝世后,报告教廷,教廷同志神父投票选举。1950年5月31日教廷发出通知周维道为继任主教。周于同年10月1日在上海由教廷当时驻华公使黎培理(Ribeli)手中接受了主教祝圣礼。1959年周与其他三位神父韩耀华、张景贤、李镜峰以“反革命”罪被捕入狱,判刑20年。(韩十七年,李十五年,张十三年),1979年周刑满出狱,因年老多病,常住在扶风家中养病。于1980年病中祝圣了李镜峰为他的接班人。

周于1983年2月4日病故,并安葬于家庭院内,十三年后迁回东指挥。

周出狱时,已拨乱反正了,宗教政策开始逐渐落实,教友也开始半明半暗地念经了,也有神父暗暗给教友行圣事、做弥撒了。当时在教区私下活动的有卓望老神父,一人来去都是半明半暗的,弥撒一做就离开,常发生干部冲击的事,李镜峰从劳改就业单位回来以后也开始在岐山、凤翔一些会口过瞻礼,一过就走。81年以后,情况逐渐好转,念经过瞻礼比较大胆了,也比较正常了。

文革期间,教会和全国一样,遭受浩劫,所有神职人员基本上全部被捕入狱,或遣送回家,圣堂先后被拆毁,祭服圣器全被没收,宗教活动中断。只能偷偷摸摸地走路,或劳动和睡觉时念经了。

1979年宗教政策重新得到落实时,在押人员陆续被平反或刑满释放,宗教活动也获得许可,但当时尚无活动场所,都在教友家院,一时出现了宗教狂热。80年以后,教产开始落实,宗教活动也有了场所。到1990年上半年为止,已重建教堂十一处,还有数处正在筹建。现有神职人员12人,大多老残,年过七十岁的6人,修生有30多人,修女40余人。现有教友15000人左右。

升级   74.2%

 楼主| 发表于 2008-7-18 11: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 中国陕西西安
六、
教区所属各县及各堂区的历史简介:

A:凤翔县:


铁沟会
福音何年何日传入铁沟现已无从考究,仅能追忆起:铁沟原圣堂建于1915年,具体情况亦无法记述。
一九三二年划分教区时本堂神父是张保禄神父。划分教区后,张保禄神父回周至教区;由老坑神父主持堂区工作;时堂区教友还不足200人,老坑之后由卓望神父任本堂,卓离任后由周维道(时未当主教)神父任本堂,周在任期间对原圣堂进行扩建;增修了一间堂面子。周调离后,本堂由山西王神父接替,但为时不长;即由杨宏道神父任本堂至蒙难。
一九五九年教区主教神父全部蒙难,紧接着文化大革命开始,教区所有圣堂除极个别幸存外,几乎全部被拆毁,此时铁沟的圣堂亦在却难免,圣堂被拆毁,堂区被占用,一切充公。
文革后,落实各项政策,宗教政策也相继开始落实;经多次交涉,最后才将堂区原址(五亩左右)五间大房,以及原神父住房相继还给堂区,时强若石神父获释在家养病,被委任本堂。
一九九五看教区安排强神父去宋家村养老,退休。随派吴彦超神父任铁沟会本堂。
一九九七年十二月,圣堂重建工程正式启动,不足一月就完成了难度极大的基础工程。一九九八年正月初五主教率全教区全体神长举行了庄严而隆重地奠基礼仪。
弥撒中主教向参与圣祭的教友们详尽地讲解了修建圣堂和圣堂存在对于人们精神方面和灵魂得救的深刻意及对人类保持平安幸福、合解、相爱的价值。是天主与我们人类同在的标记。在聆听了我们敬爱的主教的训导后,全体教友在主教亲自主持鼓励下,以无与伦比的激情和干劲投入到圣堂的主体工程,仅短短两年,一座耗资达30余万元,建筑面积达六百六十平方米的天使之后圣母大殿拔地而起,耸立在凤翔旅游景点东湖水畔,主体落成后由主教主礼举行了隆重的荣升十字架仪式。之后又一鼓作气对圣堂进行全面装修,特别是堂面子与堂内全面浮雕彩绘;赖主仁慈特别是赖仁慈之母圣母玛利亚的助佑和启示,于2000年春彻底峻工,同年“五一”劳工主保节由我们极敬爱的主教率教区全体神长并临区周至教区部分神长,以及来自四面八方无以数计的教友,举行了隆重的祝圣大典。礼仪之隆重典礼之盛大,参加人数之众多,在我区实属空前,真真是“天主在天受光荣,主爱的人在世享平安”。
铁沟会现有教人:620余人。
瓦窑头会
瓦窑头原是一个无人居住的野荒滩,当时的人称之为“野人沟”,清光绪年间,由于连年洪涝河道失修渭河连年泛滥,当时的宝鸡尤为严重,灾民四处逃生,时有马姓教友率六子一女离开宝鸡南关逃难至瓦窑头利用当地的天然环境,挖窑洞以栖身,故瓦窑头之名始称。
成立会口后;能记起在瓦窑头下会的神父,乃是保禄张神父即张景贤神父的伯父,一九三二年划分教区后,保禄张离任回周至教区后,由老亢神父接任本堂,同年开始筹建圣堂,并着手搞地基,一九三九年五月王道南主教亲临主持建堂;开工后并委派陈焕麟神父和胡子张二位神父监工修建;最后由豆付村老曾神父完成并画了耶稣圣心主保像。
圣堂落成后,当时还是老亢神父,之后教区派卓望神父(时才晋铎)任本堂;再后是周维道(时未当主教)任本堂,具体时间无法回忆,周升任教区主教后;由山西王神父任本堂为时不久,王离任后,即由杨宏道神父任本堂到蒙难。之后一直再无正式本堂神父。
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圣堂被红卫兵拆毁,教产被没收堂区一切荡然无存,堂区面积1.5亩,并有田地15亩被没收,至今未还。
打倒四人帮、拨乱反正后开始落实宗教政策,先后把原圣堂旧址并五间大房(即用拆毁原圣堂材料所盖起的大房)仍旧还给教会。其他所有:如堂区原十五亩田地至今尚未解决。强若石神父获自由后任本堂直到一九九五年。
一九九三年教区派见周平神父主持瓦窑头建堂工程;在全体教友并各方大力支援下,以两年时间平安顺利建成了一座建筑面积260平方米的新圣堂,并于19951018主教主保良辰由教区主教李路加率教区全体神长举行隆重的圣堂典礼并祝圣了祭台。
一九九五年老强神父调宋家村会养老,教区命吴彦超神父任本堂至今。
一九九八年教区主教恩准德来小妹妹会进住瓦窑头堂区并成为该会总院,现常住修女10余人。
堂区现有教友人数285人。
张家磨会
强家磨地处县城北4公里处,沿西宝北线卫东制药厂路口向北走4公里即到。属磨杆桥镇竹园村管辖,由3个村民小组组成,全村160户,670人;其中教友30户,171人,占全村人口的25.5%
明末清初张家磨有位人称六姥姥(张枝)在西安教区传教土劝化下组织本家族老小加入天主教,学习教会有关基本知识。清末已发展教友44人,平时除在本村自己家里过宗教生活外,大型活动还得北上太相寺,南下铁丰,西去西街总堂积极参加宗教活动。
民国十一、二年期间,西街总堂王道兰主教派李先生(高陵、通远方人)来张家磨传教讲经,后来其父也来传教。一年后,西街总堂王主教派宗先生前来传教。五年后,由于人员不断增加,在私人屋里场地有限,于是大家商议在人们称“楼房底下”(建筑面积60㎡) 的大瓦房里,开始过宗教生活。
民国二十七年,郭神父下会主持堂区事务,居住在铁丰,就这样过宗教活动,经常从未间断。
在本会服务过的神长、会长有:
1953年以前,张枝为首任会长,组织教友过宗教生活,1953年以后张俊为第二任会长,直到1987年。
1953-1978年受政治影响,宗教活动受限,教友只能暗自在家过着宗教生活。1981年后宗教活动恢复正常,这期间强神父、侯神父、张神父先后下会做弥撒,主持宗教活动。
1988-1992年张仁为第三任会长,宗教活动经常,上下联系,关系处理得当。
1992-1998年吴神父、见神父下会,主持教务活动。张文升、张升堂为第四任会长。此时,神父、会长、教友团结一起,经多方努力,政府给本会在村东边划出8分地做为活动场所。199710月教会多方筹集资金建起了两间平房,并垒了围墙,盖起了门楼。
1998-2002年卢深信为本堂神父。现任会长:张文升、张升堂、张仁、刘会莲。现在全会教友正在教区领导下,及神父的关心支持下,团结协作。除过好正常的宗教生活外,还利用农闲时间讲经学经,畅谈本村天主教发展规划,使教会事务正健康向前不断发展壮大。



[ 本帖最后由 洪霖 于 2008-7-18 11:12 编辑 ]

升级   74.2%

 楼主| 发表于 2008-7-18 11: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 中国陕西西安
宋家村会



宋家村位于凤翔城东二十公里处的雍水河畔,属凤翔县管辖与岐山县毗邻。全村五百多人信教,堂区共有教友700多人。是卢神父开创的堂口,也是凤翔以东岐山以西的大堂口。

宋家村堂口的原址宋家村王家崖底,二十世纪初期,卢神父来此布道传布福音,当时此地居住的王、孙、董三姓居民全部奉教,人数大约不足100人,卢神父不但带来基督的福音,也带来建窑烧砖技术,带领教友,请技师自办砖窑,烧砖筹建圣堂。于公元一九一五年建成一座雄伟高大的圣母大堂,及后院大厅房一座、厦房6间,前院大厅房两座,并请来先生为信友教经。

后在宋家村担任本堂神父是山西籍王神父,岐山四塬的李神父,二位神父不但带来基督的福音,也带来先进的油料加工技术和农作物种植与加工办法,开办水磨油料加工厂当时有两处,一处属宋家村堂口,一处属教区经营。开办学堂,为教友教授文化,经言要理。

1958年-1964年本堂是岐山刘家塬刘神父,64年宗教革新运动,刘神父被捕入狱,后病亡。圣堂被大队占用,文革初期被拆毁。圣教被难。

1978年,在宋家村被管制的圣心会牛亚琴修女坦然大敢公开带领教友集体诵经,以生产队的会议室作为临时祈祷所,宗教生活逐渐恢复正常,后来教区派强若瑟神父前来布道作牧灵工作。强神父,凤翔铁丰人,原系甘肃平凉教区。出获回乡后归凤翔教区当时任铁沟、豆付村、宋家村等堂口本堂。

一九八五年冬季,凤翔教区老神父方济会士王文都辣神父前来宋家村布道,看到会里已备的砖瓦木料,来宋不到一个星期,就动员领导教友开展圣堂重建工程,半年多时间,一座雄伟高大的圣母大堂重建起来,一九八六年八月二十日,由教区李主教主持祝圣礼仪,参加的司铎有十几位修生修女五十多位,教友三千多人。礼仪特别隆重。

继强老神父后任宋家村本堂的是卢永乐神父。

1997年十二月十五日圣诞瞻礼前,刚祝圣不久的年轻神父,方济会士赵文都辣神父来宋家村会,作圣诞九日敬礼礼仪,初此讲道,语重心长,意思深刻,深得教友的爱戴和敬重,春节期间,又举办了为期两周的成人要理学习班。

一九九八年七月二十五日,宋家村会承担了教区的基督圣体游行大型宗教礼仪活动,在赵神父的领导下,一切安排就序无缺,规模大,仪式隆重深得教内外信友和群众的好评。

2000年春节前(腊月二十七)首次举行了千禧年圣歌演唱会。参加比赛的集体6个组,个人20多人。

2000年由于地理客观原因,居住在圣堂周围的教友全部搬迁,圣堂随需搬迁重建,刚担任宋家村堂区主任司铎不到两年的赵文都辣神父,以身作则,着手建堂的各项准备工作,2000年十一月八日破土动工,两年时间,又一座雄伟高大的圣母无染原罪大堂即将竣工。

今天,这座经过将近一个世纪的风风雨雨的大堂,特别是文革浩劫被拆、圣教复兴重建,后又迁址重建的宋家村圣母无染原罪大堂,巍然屹立在岐凤之间的渭北大平原上,继续向世人显示天主的慈爱,基督真理的光芒。



南六中会



康熙三十八年前后,南六中王氏家族:(当时南六中只有王氏家族一家,老两口及儿子,女儿,三十几口人。)三儿子王思秀蒙福音光照,在意国天主教传教士安神父的指引下,领洗入教,旋建圣堂一座,该堂不幸毁于一九一一年,三年后又建起一座五间圣堂(即现在祭天大殿的前身)王思秀的大儿子王政岳在西安念书,并祝圣为神父(王保禄)在汉中、兰洲、酒泉、新疆的伊力等地传教,二儿子王政荣为烈贞,收养了西六中教外人杨金材的儿子为义子,即现在南六中杨氏一族教友,三儿子王政虎即现在南六中王氏家族教友的先祖。

王思秀的五世孙子王有在平凉修院念书,并被祝圣为神父,在经川、平凉等地传教,至今仍健在。

我们的先辈进教后,在南六中下会的神父有周至的张神父、东指挥的老候神父、山西的王世光神父、贾神父、范神父、陈村的若瑟张神父、河南屯的王神父、高陵县的李宣德神父、解放前后的陈焕林神父。

解放后文革时期,天主教的正常宗教活动被迫中断,一九七九年才开始活动,并部分退还了在文革中拆毁的教产,下会的神父有陈村的张志勇神父、吴彦超神父、陈振涛神父、杨晓见神父、吴公诵神父、现在田神父任本堂。

一九九九年至二零零二年,在教区李主教及历任本堂和教友的努力下,建起现在的大堂,及四间二层住房和五间平房,教友人数发展到了现在的240余人。

改革开放后,先后有王焕章的次女王勤会、王科的次女王珍爱、杨满满的幼女杨珍会进修院念书修道,为教会服务。另有修士杨录峰在西安修院上学,属平凉教区。







路家村会



路家村天主教于(民国八年)1919-1930年,由西安教区派传教士来凤翔各地宣讲教会道理时领洗入教。路家村开始受洗12户,约六十多人。索落树两户约五十多人,马家村三户,约三十多人,三个村共洗140多人,组成路家村会。当时选出路志荣、路君、索落树的王生和、马家村的李功管理会内外一切事务,领导本会教友过宗教生活。、

筹划建堂院基三亩,耕地五亩,在1936年建堂,圣堂一座,住房六间,堂门口悬挂大钟一个,钟下照壁上写有天主十诫,门外牌面中间天主堂上边十字架两侧墙上八个大字:正道唯一,真神无二,十分醒目,两侧铁旗。随着教友信德不断加深,又成立了乐队,恭敬赞美天主。又活跃教友生活。路家村教友在天主圣神的光照下,先送给教会两名修道生路本笃、路多默,后又送两名修女在甘肃平凉教区为教会服务。

1937年第一任本堂神父山西人姓王,进一步巩固教友的信德给教友讲解经言、要理和各项圣事礼仪达两年之久。第二任本堂神父为韩达义神父,此时我们路家村会为凤翔教区十大会口之一,共有21户,约150人,以后本堂神父不断调换,先后有太相寺李神父,周至的卓神父和高应谷神父等。1949年全国解放,高神父调去千阳,教会走向了低潮。

1966年全国发动文化大革命。掀起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拆除教堂的运动,从而使路家村教堂被拆除,教会的一切财产均被没收,由此教友宗教生活不能正常进行,直到1978年。

随着历史的发展到1988年,落实宗教政策,政府赔偿我会损失的教堂给三间旧房作为教友过宗教生活之用,当时本堂神父为张志勇神父,几年后又派吴彦超神父为我会本堂,提出重修教堂,教友一致同意,但因某种原因未能动工被调走。

1996后教区又派李惠元担任本堂神父,他来后调查了解情况,又开会研究,成立了建堂小组,由路正远、路生元、路栓娃、路双录组成。正当工作进行之时因故教区又派陈振涛神父担任本堂,陈神父趁热打铁,终于在1997年动工,陈神父亲自绘图,设计亲临工地,抓质量,经过四十多个日日夜夜,一座圣殿终于盖起,在升十字,奠基之后没有多长时间,陈神父因工作需要调离本会。

1998年6月教区任令杨晓建神父为我会本堂,杨神父上任后,热情很高,年轻有为,经过两年多的筹划准备,于2001年3月份,组织领导教友修建神父住房三间,灶房一间,门楼和大门,同时装修堂面和堂内部的粉刷、吊顶、装灯等装饰工作,正当工程进行顺利之时,因政治原因,迫使停工,直至2002年7月,在天主的恩赐下,杨神父领导教友再次开始修建工程,堂内铺地板砖,装修祭台,油漆跪板,给堂院修水道和路面,同时请来了德来会的党亚妮、杨学圣两位修女画大圣若瑟主像装饰栏杆,园满完成了各项工程,使我会教堂焕然一新,一切都进入了正常化活动。



索落树会



在1919年,索落树会由王氏家族一户教友民展起来的。当时只有王氏家族一户教友,后来生了三个儿子,因分家又成了三户教友,中途二儿子背教,就剩下了大儿子和三儿子两户教友,一直传到至今,大儿子现发展到四户21人,三儿子现发展到二十六户113人;除以上两户外又传新教友五户17人,我会现有教友共三十五户151人。

在当时因教友少,家境贫穷,经济困难也没有教堂。在其它地方的教堂过宗教生活,或教友家中举行祈祷感谢天主。1947年6月6日,在山西王神父的带动下,本会教友为了过好宗教生活,从各方面筹集资金,开始规划修建教堂,筹地二亩,开始修建。因当时资金短缺,先修建了三间大房,也未装修,建堂工作也就停止了。几年过后,王神父被调走。约1949由李神父(太相寺人)接管本会。后来由杨神父(当时住铁丰)任我会本堂神父。当时宗教礼仪生活在路家村举行。约在1953年,我会由高应谷神父任本堂,直至教难。(高神父在千阳被捕)

1966年教难开始,我会的简易教堂被村委会拆走,盖了办公室,堂院被划成庄基地。

1980年宗教政策开放,我会在张志勇副主教的带动下,筹集资金,备木料在王征祥教友家盖了三间厦房作简易祈祷所,我会教友在本村才过起了宗教生活,直至1994年。

1993年我会教友自发的在会长王振强的带领下,由王征祥、王三绪、王绪、王建全组成建堂小组,解决堂址问题。

赖天主的恩赐,终于在1994年2月分开始动工。教区派吴彦超神父领导修建圣堂,并在同年五月份举行了升十字、奠地典礼,建成长11.5米,宽8米的圣堂。

1995年吴神父因工作的需要,调离本会。由陈振涛神父任本堂,1996年陈神父,为圣堂吊顶并修建了三间厦房作为神父住房。1998因工作需要,陈神父调离本会。

1998年6月由杨晓见神父任本堂。2000年7月,杨神父开始为本会教堂装修堂面,安装堂内窗帘、铺地板砖,并在8月份邀请德来会修女党亚妮、宋各兰、王哲西为堂内画像。使教堂内外焕然一新。

2001年四月份又装修了神父住房。同年8月22日,由教区李主教祝圣。从此我会教友过上了正常的宗教生活。天天感谢天主,朝拜圣体。

升级   74.2%

 楼主| 发表于 2008-7-18 11: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 中国陕西西安
柳林会



柳林会大约开创于1936年,开始有教友80余人,主要分布在柳林南庄、牛家庄、大唐村、严家堂等地。在柳林镇西街烧锅作坊(西凤酒原址)西侧桥北约10米处,建简易祈祷所一处。建筑面积80平方,西侧是过道。堂院属四全院,左右两侧各有厦房10间,其间包括神父住房一间半,灶房一间,简易客厅还有保管室等,教堂占地约四亩。周维道主教亲临本会开教,他不辞辛苦,夜以继日,冒着生命危险,顶着各种压力举行弥撒,四处传教,当时发展新教友100余人,已扩大至蒋家头、窦家庄、小唐村、会山等地,为圣教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教会每逢瞻礼,教友从四面八方聚集柳林教堂,共庆佳节,祈求平安。教堂内外张灯结彩,锣鼓喧天,人山人海。。。。。。。前来朝圣的还有教外各界人士,教会事业在当地已有一定影响。当时下会的还有高神父、路神父等。历任会长有胡绪、胡重连等。1953年连降百年不遇的暴雨,山洪暴发,教堂不幸被洪水淹没,房屋、教产毁于一旦。1982年宗教政策开放,教会复兴,在主教的领导下开始重建。大家推选王满奇为会长,祈祷所暂设王满奇家,恢复了正常的宗教生活,一直延续至今。重建圣殿是本会教友的最大心愿,我们正在加倍努力,为此而奋斗。



蒋家头会



蒋家头会起源于清朝末宣统三年,由六冢杨姓教友传教。原教堂为一私人土窑,教友仅为二户。民国二十五年,由热心教友出资在村西打窑三孔,面积1.8亩,当时下会的有方主教、于鱼宾主教。

解放后,先后由李神父、卓神父、高应谷神父、周维道主教;随着宗教政策的改变,我蒋家头会渐渐进入了低谷。1966年,十年浩却开始,教堂被大队占用,一切财产被没收。1973年大队迁出,1976年大队将原堂址划给私人作庄基。1980年落实宗教政策,在张志勇神父的领导下,由会长蒋志魁、雷明远的带动下,将六队五间饲养室买下,做临时祈祷所。1983年3月21日,经县民政局、统战部、柳林镇同意,把临时祈祷所规划为新教堂堂址,面积0.78亩。从此蒋家头会教友过上了正常的宗教生活。

1995年正月初,在本堂神父吴彦超的带领下,会长多方筹资,教友捐资,终于建起了一座长16.5米,宽8米的新教堂。随后在本堂神父陈振涛、杨小见的带领下,完善了外粉和装修工程。彩绘一新,室内设施齐全的耶稣君王堂终于展现在世人面前,屹立在北山脚下。

2002年,经杨小见神父的多日筹备,举行了隆重的祝圣典礼。



马家村会

马家村又辛殿村。本村李姓的先祖于元末明初人口大迁徙时代从山西洪桐大槐树下分开后,迁居于今凤翔城西北头李家台。

大约17世纪前后,李家有兄弟二人,为生计所迫,托家带囗自凤凰头移居本地,后发展成一村,全部李姓,名辛殿村。过了若干年,本村东舔了王姓,两户马姓,马家发展迅速,故本村又称马家村。

李家兄弟两后代谐和相处,长兄为西门,弟为东门。(这样说的根据是,全西门的后代都比东门的后代晚到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叶,大约1830年左右,西门李芳老前辈弃邪归主。信教经过,据本族教外人传说,当时本地遭年荒,人民无以裹腹慈母教会在南六中内赈济灾民;施舍米粥,本族多户前往教会领取救济品。年荒过后,李芳老前辈为感念天主教的恩德,遂偕妻、子皈真教。李芳兄弟三人,芳居长,次弟名纪白,幼弟生玉。两位弟弟来信教,三兄弟同居一院,后因大年三十贴门神,长兄阻止,起了纠纷,分家另过,芳老前辈偕家迁往进祠堂后居住。当书属南六中会

据传,十九世纪中后期,南六中会堂(原因不详)迁建本村,堂址在今祈祷所东侧,堂为楼房结构。十九世纪末,这座堂被拆,木料运往南六中,在南六中建起大堂,本会留有一座祈祷所义和团暴乱时,不辛被焚,教产毁于一旦,连本村简易祈祷所(地址在今堂院)也未免劫难

本会先为李恭先辈任会长,后由李怀根前辈为继任。大约40年代,因与南六中会财产问题起了纠纷(真实情况不详),遂在本堂神父李宣德主持下,将会口一分为二。南六中堂当时有教会学校、乡公所。财产划分:将学校房产留给南六中会,乡公所房屋拆给本村修建圣堂。后因解放初,南六中堂被占,堂内学校建筑,乡公所都被拆,一切成了泡影。(分会口为实事,但其原因为传说)。

1950年——1952年,因南六中堂区教堂被政府占用,由当时李神父(即现任主教)在本会下会达两年之久,其间张雅各神父作过下会工作。李恭老会长愿捐出三亩地作建堂之用。因当时正值农业合作化,人心不稳,1956年,当时实行一切土地归公有的政策,备修大堂也被归为公有,盖堂事宜烟消雾散,前辈们都抱憾而终。

1958年———1980年,因众所周知的政治原因,特别是史无前例的十年浩劫——文化大革命,使教会的一切成了子虚乌有绝大多数教友不敢念经,仅有一些热心老人私下坚持念经,并为新生婴儿代洗。期间,会口中娶了不少外教妻子,也有不少教友女子与外教人结婚。

八十年代初期,教会逐渐复兴,但一直没有活动点举行宗教礼仪,每年下会时,神父在私人家里做弥散行圣事。1983年左右,教区副主教侯斌神父访问本会,曾为多数青年行了圣事。令人欣慰的是,教难中结婚的教外媳妇全部领洗入教,且信仰虔诚,喜欢念经,更有甚者,有的媳妇将娘家也劝化皈依天主

直至1991年初,由现任会长李峰与几位教友出面与队上协商,队里决定将村中两间大房(址在今李氏祠堂西)给教友使用在自己的堂内初次祈祷后,年高望重的前辈李贤(已故)鼓励教友勤行念经神工。从此,教友逢主日、瞻礼日、四旬期都积极诵经,养成了热心的好习惯

1997年,祈祷所因年久失修,出现险情,遂从其内搬出,由李纯奎会长从中周旋,以500元买得祠堂后五间厦房,此房破旧不堪。1997年夏季,两位会长领教友齐心协力,把厦房做了翻修,留了一间作神父房,其余四间作为祈祷所。

1998年春节,教区主教驾临我会,视察教务,特奉圣史路加为本会主保。

同年四旬期第一主日,在当时本堂陈神父的主礼下,由卢永乐神父,杜军仓执襄礼,举行了悬挂苦路像礼。

同年10月18日,在杨若翰神父主持下,本会第一次隆重庆贺了本堂主保瞻礼。

2000年10月18日,当时杨神父特请吴公诵、卢深信两位神父恭贺本堂主保良辰。

关于本会名称,本会前辈(李刚、李贤)在世时曾遗言,本会应称为“北六中会”,但至今习惯上仍叫“马家村会”。

本会成立至今,历任本堂有:首任伯铎张志勇副主教于(1980——1986),第二任保禄吴彦超秘书神父(1986——1994),第三任玛窦陈振涛神父(1994——1998),第四任若翰杨晓建神父(1998——2001),第五任伯铎田格虎神父(2001——至今)。

本会出过的圣召:前辈中有几位男女也进过修院,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完成圣召现有李秀芳修女在白会修道;李炳修生在教区修院就读。

现在,本会有教友127名,但因新教友媳妇多,虽念经热心积极,但实际教义教规懂得确实很少,需要训练



南指挥会



南指挥会位于凤翔县城西南秦公一号大墓之西,距县城十五华里。早在一百多年前,这里曾经居住这不足十几户50多口人,因条件限制,仅以南北长狭的一条土沟打洞为居。因沟里所住全是教友,故方圆数十里都有“教友沟”之美称

本会现有100多户人家,500余名教友,姓氏杂多,然以四大姓为最多(即宫、张、赵、杜),宫氏家族乃正宗的南指挥教友据老年人口传,光绪三年,东指挥教堂赈灾舍饭,先辈曾多次吃过舍饭,也受了教会和东指挥教友的感化,随而领洗入教。张姓祖籍坪头张家巷,乃正统教友同治三年,疫荒遍布,祖先为谋生存,肩担步跋,沿讨到此,恰逢都是教友,栖身至今,赵姓祖居西六中会,祖上也是正统的老教友。杜姓,原籍甘肃静宁,因在本地给人干活实在,且人品好,便与张姓联姻受洗奉教

据传,1884年以前,本会教民不足50人,且都住的土窑,所以当时的经堂实际就是宫家的一只土窑,此时的下会神父已不得而知。而后数年随着教民人数的增加,时任会长宫贺领众教友修造土木厦房三间,作圣殿1902年,白头叛乱,教堂则被叛贼一火化为灰烬,并惨杀教育儿童8名。会长宫贺义愤填膺,与白头余党进行了生死抗争,终以寡不敌众,被白头乱党惨杀于十字路口为主致命。

沉痛的教难并没有动摇教友的爱主之心,经过十多年的生身养息,于1913年由会长张恒、杜发等人主持,众教友捐资捐物,杜发会长献地,重修三间顺椽大房作为圣堂,故后人称之为经堂并有神父住房三间,马房半间,灶房一间。其实,扶风籍卢神父(人称胡子卢)住任本堂。其间,卢神父组织教友学经、听道、学圣歌,并接纳了部分新教友,教友生活有了进一步提高

1920年,卢被调,山西籍范神父出任本堂,此时,教友人数大增,教友孩子迫切需要读书。俱此,会长宫福、张凤明则着手准备重修圣堂,筹办学校。然而关中境内连续两年大灾(即民国十八年至二一年),饥荒四布,民不聊生,除老弱病残靠教会赈济之外,绝大部分青壮年逃往甘肃华青等地谋生,故盖堂一事被搁浅;其间神父流动较大,本会一直无常住神父。

1939年,灾年已过,山西籍王世光神父调来本会任本堂。王神父喜欢打猎,闲时则与本会一帮经常出入田野。自此,便在本会留下了大部分教友喜欢而且会打猎的趣事。

1934年范被调,陕籍东指挥侯芳神父任本堂。

1940年教友已达200余人,重建大堂已迫在眉睫。其时,由东指挥老会长侯士德(侯斌神父之父)出资,本会会长宫福、张凤明等主持,于三月破土动工。其间由于侯芳专断,使工程造成了损失,教友一直有抱怨,故侯被调。

1943年,陕籍通远方李宣德神父调任本堂,并监修大堂,大堂的所用砖瓦皆由本会教友自烧自产,木料则从秦岭南山一带,用牲口运回。历时六年的艰辛,一座高耸入云、金碧辉煌的五间圣若瑟大堂巍然于8月正式落成。1947年若瑟瞻礼经凤翔教区副主教高士谦祝圣成礼,这时,教友心情特别高兴,爱主之心更浓,一经酝酿,便于当年冬季成立了音乐会,并在原来的经堂里开办了学校。当时只设了三个年纪(即初小),本会教友张凤岚任教师,学校内除教友孩子外,并有邻村教外儿童也就读,直到解放后,政府接管

1948年到1950年,世事动荡不安,国内战争吃紧,李神父被调,所以本会也没有常住神父。

1952年,现任主教,陕籍通远方李镜峰神父调任本会下会一年。这一年,经李主教的精心栽培,本会音乐会逐渐壮大,教友乃至儿童学会了大量的歌咏及弥撒曲。

1953年,陕籍户县半个城张景贤神父任本堂,其时适逢政府三自革新运动,其间本会曾有七人因不愿背主而被害(其中六男一女)。

1968年,十年动乱,我会教产被洗劫一空,生产大队拆去了大堂五间,教室三间,瓦房四间,顺椽厦房三间,院内大小树木皆被洗空,仅留荡荡空地一片,情景惨不忍睹,教友纷纷如刀挖心。

三中全会以后,宗教政策有所恢复,教友有了出头之日,出狱的陕籍东指挥侯斌神父住任本堂,领导教友在老堂地方重建二见厦房,在其内垒一简单祭台,作为祈祷聚会之处,并四间厦房作为神父住房其间,侯神父开始着手培养方济小兄弟会会士。利用有限的条件,成功的培养出了高宏孝、李保禄、卢全信、高小林、赵笃年等优秀会士。其中赵笃年神父为本“教友沟”之人,成为我会的荣耀。后来本会相继出了两位修女,一名赵圣燕,一名张淑英。1993年,陕籍扶风卢全信新神父协助年老的本堂侯神父。经卢神父提议倡导,众教友一直同意集资集材,自行设计,于1994年建成若瑟大堂七间(仿意式)。并新盖神父住房三间,灶房一间,修女住房四间。

1997年卢被调坪头会,陕籍凤翔强永寿神父住任本堂下会,并监督圣堂装修。农历腊月在侯神父的全力支持下,新置西洋乐器一套,并培养了一批年轻的第三代乐队成员。1999年五月的圣若瑟劳工主保节,现任主教李路加祝圣大殿礼成。之后,即2000年3月,强神父被调陈村会,陕籍扶风卢全信神父任本堂。在此之前,我会与东指挥等凤翔南乡及宝鸡县个别会口是一个堂区,2000年8月教区把原来的大堂区一分为二,划分开来,由陕西籍兴平孟军选神父住任本堂至今。

升级   74.2%

 楼主| 发表于 2008-7-18 11: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 中国陕西西安
白家凹会



坐落在雍城最南面的白家凹是一个不小的村庄,它曾拥有过近200多位天主教徒的历史辉煌,这为当时天主教星星点点的雍城已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数字

早在民国18年,全中国大面积闹饥荒,民不聊生。地处高原、水利条件很差的白家凹村更是难逃天灾。本村的几大家族:赵家、王家、唐家、刘家等谁也不能解决威胁大家生命的口粮问题。正当村民快要绝望之际,天主教会以极大的济世救人的胸怀接纳了他们,给予了他们生存的保障和信心,这种雪中送炭、无偿奉献的爱心更使他们的良心受到感动,决意要加入这个充满爱德的教会团体。于是周维道的姐姐——世俗贞女,人称周姑娘,和太相寺的李先生曾多次去白家凹讲解教会道,传扬基督福音。很快村民接受了信仰的种子,赵家、王家和唐家,三大家族都受洗进教了。人们热心事主,遵守圣道,很快度过难关。教友们的信德日渐加深,信仰日趋成熟,常在教友家里聚会祈祷。教友的数目也日渐增长,很快就发展到200多人

这时候白家凹已经算是一个不小的堂口了,四塬有位李神父,常去为教友们送弥撒、行圣事。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友人数的增加,于是能有一个公共的祈祷所已是众多教友热切盼望的事。赖天主仁慈,接受信仰较早的东指挥村有位大户人家,姓侯名思德(方济会士侯斌神父的父亲),是位热心慷慨的教友,他提出资金献给教会,作为白家凹会兴建经堂之用。白家凹推选王家的长辈王宽为堂口会长,买下了赵家的一块院地,转被建堂。于是由王宽会长领工、侯思德教友出资,于民国27年间建起了一座面积共2亩多的小经堂。这个祈祷所包括三间大房(祈祷用)和四间厢房(工作用)。教友们的宗教生活质量也逐渐提高。

不久抗日战争爆发,紧接着连年内战,教友们的宗教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天主教会被认为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教会神职人员遭到逮捕或驱除教友们成了无牧之羊。尤其的文革期间,教会被划入敌人范围,教友们也成了被批斗和攻击的对象。白家凹的教友们只有在自己家中度着极其隐秘的宗教生活,但也有许多教友经受不住折磨而放弃了信仰原来兴建的经堂全被拆毁,所有财物被没收,地皮被征用。教会处于极度的困难时期。

赖天主仁慈,文革结束,1980年后,教会复苏。白家凹的教友们也逐渐开始聚会祈祷,可惜原先接受信仰的三大家族中,只有赵家保住了信仰,原来的200多人也降到了50多人,大约只有十四户人家。这时候,从监狱出来的方济会士侯斌神父,为了唤醒教友们沉睡已久的信仰多次去白家凹讲道、行圣事、做弥撒 ,为教友们送去了宝贵的精神食粮。教会的神职接班人也逐渐成长壮大,新司铎方济会士卢全信神父协助侯老神父管理白家凹会,教友们的宗教圣教生活日渐正常、信德日渐增强

随着教会神职接班人的增多,白家凹会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怀。方济会士强永寿神父、卢永乐神父,曾任东指挥本堂,兼管白家凹会。可是没有教堂,为宗教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于是教友们竭尽全力向政府申请了地皮,得到允准,重建教堂。在本堂强永寿神父的委托下和白家凹会的邀请下,方济会士宋小良神父带领教友们于1999年复活节前破土动工。教友们热情很高,干劲十足,工程进展十分顺利,终于在众教友们的援助和支持下,于1999年8月份盖成了一座五间大的小教堂,奉救世主耶稣基督为主保可是升十字典礼因故被阻,工程被搁置至今。可是教友们仍有一颗火热的心,不怕艰难险阻,在现任本堂方济会士孟军选神父的带领下,愿意在信仰的道路上,马不停蹄地勇敢前进!



老王沟会



老王沟村地处虢镇和凤翔塬之间的半坡上,在虢镇火车站之北约两公里处。不知什么时候,人们便在这里的一条天然大沟里定居了。利用天然的土崖,家家都住着窑洞,冬暖夏凉,草木丛生,倒也惬意!

同是在民国18年年馑时,村民接受着教会救济粮的同时,也一同接受了教会的基督信仰一位侯裴理神父可真算是在这里最早传播基督福音的人,再加上本村侯家是从凤翔东指挥侯家庄迁过去的一个教友家族,于是使本村杨家,任家一同接受了教会的信仰。其中,虽然教友人数不算多,总共不到一百人,但信德倒也坚固,大家时常在杨家或侯家的窑内聚会祈祷,同时受到善牧侯裴理神父的百般照顾。

文革突起,教友宗教生活陷于极度困难时期,可是凡事都有天主的安排。距老王沟村约二华里的南坡上有一个机瓦厂,是政府部专门用来改造囚犯的一个瓦窑厂,人称“犯人窑”,曾有许多教会神父都在这里被管制改造过,但有时特经许可或是利用特殊机会,个别神父也暗中看望周边教友,坚固其信德。老王沟教友记得陕西三原教区张二册的张刚毅神父和宋西铎神父都曾去过老王沟会,为教友们送上了宝贵的精神食粮,真乃圣母的格外恩佑。由于此故,教友们经过了残酷的文革考验,信仰却依然健在,毫不动摇。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村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随之教友们相继从沟里面迁到了沟上面的平地上,宗教生活也日趋正常,教友们一直在杨家新盖的一座四间厢房里聚会祈祷。方济会士侯斌神父、强永寿神父都曾先后任本堂,照顾着教友们的信仰声户。自1980年后,任家出了一位修女,名任军梅,加入了耶稣圣心方济各传教修女会,并于2000年宣发了大愿,成为本会的荣耀。而且教友们自发成立了乐队,每逢教会节日,必要为主演奏,气氛热烈。

但是没有一个公共的宗教生活场所为日渐增多的老王沟信友们来说,无疑是一大难题于是经过教友们努力申请,终于政府在98年批给了大约仅0.5亩大的地皮,并在本堂强永寿神父的带领下,于1999年初破土动工,兴建了一座五间大的小教堂,奉法蒂玛圣母为主保。现任本堂方济会士孟军选神父,同教友亲如一家,使老王沟会成为宝鸡县小有名气的一个堂口。



谭家庄会



谭家庄会在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左右,由一名姓卓的神父来村传教,进教只有谭遇先和其妻卢氏及四个孩子。两三年后其堂弟谭志福全家入教。全村共十人信奉天主教。

1911年民国元年,凤翔教难,也称白头反乱。谭家庄已发展教友近二十人,第一任会长谭遇先和老伴先后下世,长女出嫁到张家磨教友家,谭遇先长子谭志林任会长。为了避教难,谭志林带领全村教友到其舅家洛城河村,因其舅胆小怕事,不愿收留三个外甥和教友,便又回家,每天东躲西藏。当时教友和村里外教的关系处的比较好,且又都姓谭。村里正直人和几个长辈都说你们不要躲了,白头来了我们不说你们是天主教就是了。这次教难谭家庄会没有伤一个教友。

1918年民国七年,教友发展到四户。1921年民国十年,第二任会长谭志林去世,由其弟谭志恒任第三任会长,在这期间凤翔城西街建了天主堂,谭家庄会因人口少,并入西街会,教友去西街堂参与宗教生活。民国期间,谭志恒为方便教友祈祷,在他家一间半土房垒了祭台,教友也合伙置办了一些简单教产,如桌子、椅子等生活用品(文革没收)。经常来村下会的神父有:陈村的张神父和周神父(周维道主教),还有当时的 小李神父(即现任主教),都来村下会。解放后谭家庄会的发展最快户数增加近十户,三十多人。村里人谭永升之妻给教会照管孤儿也入了教。1928年扶风县老教友阳茂林来村看病,全家七口人落户村里。

文革期间,谭家庄教友仍然很热心,曾有数名热心妇女多次到监狱看望主教、神父。教友每天的本分经从来未间断。

改革开放后,国家落实了宗教政策,原先毁了的教堂先后建了起来,1987年西街堂也建了起来,谭家庄教友也有了过宗教生活的地方,神父经常到村里做弥撒,修士、修女也常来给教友们教经言、要理、歌曲。教友的素质得到了提高,户数增加到近二十户,人口近七十人。第四任会长谭海想为教友找一个公共场所供神父做弥撒,热心教友谭学斌慷慨援助,准备筹建一个家庭式教堂,预计2003年建成使用。

升级   74.2%

 楼主| 发表于 2008-7-18 11: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 中国陕西西安
B:宝鸡市:                   宝鸡南关会



宝鸡南关天主堂坐落于现南关路中段西侧,宝成铁路南,毗邻宝天英雄纪念碑。

南关堂建于清末(殷、贾二位外籍传教士开教,鲁、周二位神父主建修堂)屡经教难,重建于民国七年(1918年),重建时购买私人耕地14亩,教堂院落1.8亩,共计15.8亩。解放前夕教友辛鳖豆又将自己 0.8亩耕地捐赠予教会。该地曾由“轻便铁道部”堆放货物直至1951年。解放后这座具有文物古建价值的教堂一直被政府保护认定。历经土改、镇反、宗教运动、四清运动及“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都完整保留屹立在宝鸡山城。

土改时教堂外租给原他人耕种的14亩土地被分给马碎堂、郝喜银等人,留“轻便铁道部”曾租用堆放货物的土地几教堂院内的土地仍归教会使用。

据有案可嵇的资料表明(现存市档案馆)西邻郝喜银、北邻天主堂,南邻王栋。它有力地说明:教堂外一条便道及堂门前一块空地实属教会使用的1.8亩范围之内。其间并未发生购买、租赁、赠与等产权转移情况,何况还有活生生的人证俱在,属南关教会使用无可争议。

1971年(北方农业会议后)原四季青公社负责人曹治(现姜谭路办事处负责人已故)根据市“革委会”负责人雷达天宝市革发(71.007号)文件“在批准地2000元内对原建筑物维修后即可使用”的批示下,为修建四季青公社强行拆除教堂。当时教民代表提出教会土地使用权问题时,公社借故政策不明,待明确后再说。其实当时政策早已很明确,只是执意不肯落实,欺上瞒下,搪塞应付罢了。

教堂被拆毁后,教友无法过宗教生活,只能在教友私人家进行(当时高应谷神父主持教务)由于宗教政策日益明确,教民认识剧增,的确困难重重,这种状况一直维持到1985年。

为了解决临时活动场所问题,1985年9月我会与原河滨乡政府在市、区、民政、统战部领导同志参与下草签了一份协议。事后在政府单方涂删修改后,只体现了区政府单方意愿。并不能代表教会当时真实意愿,实与党的全面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政策法律相抵触,应彻底否定为无效协议。从当时签订协议的情况来看区政府一再指出:如若再不签字,这问题我们就不管了,强协教民同意不完整、不公平的方案。

由于我教堂土地使用权问题长期一直得不到解决,故而发生了1987在河滨乡搬出后,区防疫站搬入时双方发生冲突,造成教友董杰等人腿、手、胳膊多处受伤;后经统战部任生富等人调解,会上政府方面确认河滨乡土地使用权归属南关天主教会,并答应尽快解决,但时至今日仍是泥牛入海无消息了。

1992年圣诞节后,教会特邀市、区、宗教有关部门举行圣诞座谈会。会上郑重提出教会目前房屋多处裂缝、变形,围墙倾斜,严重威胁广大教民和观礼群众的生命安全,临时教堂已不能保障进行规模较大的宗教活动,请求政府拆除围墙和依附在围墙上的临时房屋,(因临时房屋内存有大量易燃品汽油等,构成重大隐患)以保证1993年复活节的顺利进行。(其间曾多次以书面形式向区、市、省多次反映教民的要求及现状)。

国务院宗教局(83.457)第三条指出:利用宗教团体房屋,围墙而建成房屋原则上应予以拆除,不予拆除者产权归只能甘蕉团体,宗教团体有权收回使用。并指出在防疫站搬出后,希望任何单位不得以任何借口方式搬入。通知妇幼站尽快向上级部门反映教会要求,使问题得以解决。但妇幼站对我会通知根本不予理睬,他们在白天搬不进去的情况下,深夜偷偷搬入联合诊所。事情发生后我们曾找妇幼站负责人希望他们在七日内搬出教会。但仍未引起政府方面的重视,致使发生教民忍无可忍的推墙揭瓦事件发生。

1993年3月5日我会被区政府以侵权一案诉于渭滨法院。(官告民奇事)我会提出反诉。6月3日经开庭审理,法庭激烈辩论长达一天。(渭滨区政府发言人在党院曾扬言此案最多20分钟就完了)没有任何结果。开庭时省、市、区等部门领导和教民群众参加。同时宝鸡电视台即日也以解放以来过内罕见的政府告教会一案予以报道省、市各级主管部门领导一致呼吁官司不要再往下打了,建议双方以政策为前提,以大局为重,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协商解决问题。而区属单位薛某、马某等人却在法律保权期8月8日去掉房上防雨布,将药品全部搬出,出入自由。又于8月22日晚趁无人只际,撕毁保全公告,企图混淆视听,栽赃教会,欺骗舆论,事后我们便拆除临时房屋

1994年7月8日下午四时半(星期五)政府部门休假,突收到区法院民事裁定书区政府(原告反诉被告)提出先予强制执行申请,法院认为符合规定,要求教会清除药检所大门通道垃圾……。并要求三日内恢复正常办公,否则将依法强制执行。接到通知后我们认为事态严重,7月9日向区法院提出复议申请后被法院驳回

然而令人震惊,出离愤怒的是一个堂堂区政府于1994年8月5日凌晨3时50分许,渭滨区政府悍然出动民警、民工等二百余人及车辆,在区公安局副局长徐斌等指挥下,全部武装用氧气乙炔割断堂院大门,面对手无寸铁的教民群众大打出手,残酷殴打,强行入院,一开始将两个欲进堂参与宗教活动的教民以妨碍公务为名,用手铐反拷带走,就连当时有些民警都认为此举严重违法,怎能用手铐反拷人,什么情况下什么人才能反拷?致使教民六人重伤,三十余人轻伤,竟连七、八十的老人也不放过,并对一女青年教民六个警察齐上对其胸部、脚部、下部、胳膊等处脚踢拳打,致其昏迷长达一小时之久。打人凶手狼狈地从堂院翻墙溜走。围观群众愤愤指责质问,七时半许围观群众已将南关路围了个水泄不通,在这种惨不忍睹的情况下,许多群众质问公安人员公安局几点上班,半夜三更采取“偷袭高家庄,打抢的不要”的方式突袭一个宗教团体,并施以暴行是一种什么行径?这是一个政府的所为吗?这样说明了什么?许多群众纷纷强烈要求,将致伤人员抬至市委大门口要求市委尽快答复解决。市委秘书长等出面调解,直至上午十一时才将打伤人员送往医院救治。下午3时渭滨区法院擅自从医院将一名正在救治的教民粗暴地拔掉液体强行将人抓走。致使原定下午3时在宝丰饭店由市委、区政府、南关天主教会三方会晤,因会晤基础破坏,无法进行(实则是一阴谋诡计,目的在于抓人)。然后找市委领导,迟迟不予解决下午六时许,当教民群众从市委门前撤离时,红旗路至南关路东西路段突然戒严,围观群众纷纷提醒,野蛮暴行要开始了。渭滨区公安局贴出布告,随后又开来公安、武警、防暴部队全部武装六汽车人,致使事态扩大,矛盾激化。

“94.8.5”后渭滨区政府召集全市各个企业党委书记会议,随后便成立专案工作组,组成“宣传组”、“调查组”驻扎宝丰饭店,并开始工作。首先歪曲真相,大造舆论,说这次你们把事闹大了,非镇压不可。并对48名在企业工作的教友轮番审讯,威胁逼供,软硬兼施。并扬言南关教堂问题85年落实的房产协议是一次性的解决(故意隐瞒区政府有意涂删修改协议情况)教民的作为纯属胡闹

8月17日渭滨区调查组张某带领20余人冲进教堂院落,态度蛮横,并当场宣布拒绝对话,并对教会领导成员盯梢跟踪监视。当晚宝鸡电视台《宝鸡新闻》报道张副书记综合治理报告最后部分提到:少数人利用宗教进行反动宣传活动,阻碍政府部门的正常工作秩序,必须旗帜鲜明地予以打击。

教民群众权衡认为形势严峻,随于8月18日凌晨到达西安向省级领导反映情况。当时下午在省人大领导接待后,又接到我会长途电话,得知“渭滨国”“调查组”又制造了一起令人痛心的暴力事件。我会有一女教友在友谊商厦上班不久即被“调查组强行带至经二路办事处强行逼供,并遭公安人员毒打,抓住头、脖子朝墙上猛烈撞击,打的浑身是伤,血迹斑斑,直到下午3时半才到家中……。(后经二路医院验伤证明)

由于教民代表的四处奔波,努力和走访,教民群众的正义之举,得到了国内外教会和国务院、省委两到的极大关注和重视。许多省、市、地区的教友纷纷致电宝鸡市委声援我回,强烈要求制止暴行,落实政策,澄清是非。在国务院召开的汉中会议上省委领导亲自批示(省委副书记支益民)宝鸡南关教堂问题纯属人民内部矛盾,不要无故树敌,使问题复杂化。从此之后事情才逐渐平息下来

而渭滨区政府还不罢休,又将案子移交至中院审理。法院通知我会要交诉讼费,教民说教会不是一个经济实体,没钱交纳,虽上文要求政府批准我们的要求,向社会求助筹款打官司,最后再也不提交费的事了。开庭时通知我方律师,不准出庭代理,否则后果自负鉴于上述情况我会拒绝参加诉讼,事后硬判我会败诉,此事也在预料之中。

“94.8.5”,许多干部群众议论纷纷,普遍认为南关会有高人指挥。在整个官司诉讼及许多问题的处理上,违法、犯法、犯罪及各项政策准确把握的尺度恰倒好处之程度,使人惊讶,名义上看起来虽然败诉,但实际舆论上我们胜利了。现在堂院明确归教会所有(有文件明确说明)原来的临时房屋也拆除了,只要未解决的是西侧路放的遗留问题了。

现今在李会元神父主持教务下,教会的面貌有了较大的改观。表现在进堂人数目前已逾三百人,进堂青年人较多,新领洗进教人数增多,基督教和望教人数增多,只要教会有事关心堂里事情的人多了,研讨教会道理的人多了,过去不进堂的人现今也开始进堂了,教友的信德和精神面貌有了新的起色,年轻人学音乐、学道理积极性较高,是非少了,教友邻里之间比以往更团结,更亲切友善了。

附:曾在我会主持教务的神职人员有:

1、殷神父、贾神父(二位神父系外籍)

2、鲁神父、周神父(曾参与建堂)

3、王道南神父       4、陈焕琳神父       5、王博士神父

6、张希贤神父       7、张裁贤神父       8、王道隆神父

9、亢神父           10、曾神父          11、高应谷神父

12、张景贤神父      13、李会元神父      14、高建立神父

升级   74.2%

 楼主| 发表于 2008-7-18 11: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 中国陕西西安
C:宝鸡县:                   袁家坪会



袁家坪会位于宝鸡市马营镇西南2.5公里处。现有教友360人,共有90户。该处教友进教至今约150年左右。由李志远(李厚录之祖父)开始。据说该李常到下沟杨姓教友(杨记存之祖父)家去买大烟(因当时种烟很普遍)杨遂向李讲解教会道理。李听后心有所动,遂领洗入教。李当时也做大烟买卖,本村抽大烟的人都去李处购买大烟(李后来放弃了抽卖大烟的恶习)李向他们传述教会道理,进教者渐多。现在本会唯有袁杨两姓信教者最多。袁姓进教由于袁登科常去李家买大烟,受李影响而进教。至于杨姓进教是由于和袁姓结亲。后来教友人数逐渐增多。但无祈祷场所,据说有一外国史姓神父于1909年出资购买了四间民房做临时祈祷所,不幸于白头叛乱中被焚毁。教友又无念经的地方。据说后由一杨姓神父出资购买三间民房(现为袁茂林庄基)作为临时教堂,该堂于1990年修建新堂时拆除,新堂于1991年底竣工。该堂在强永寿和高宏孝二位神父领导下建成一座长29米,宽10米,高24米的耶稣圣心大堂。圣堂于1996年10月26日由本教区李主教降福并祝圣祭台。在袁家坪传教的神父,最早是外国史神父,杨神父,韩神父,胡子张神父。解放初有李路加神父,王道隆。文革前有曾神父,侯神父,卓望神父。文革后有张景贤、高应谷、张志勇。八十年代后期有强永寿,九十年代有高宏孝、陈振淘,九五年后由张东虎神父主持至今。



凉泉会



凉泉会位于宝鸡市马营镇西三公里处。现有教友353人,共75户。该处教友进教至今约二百年左右,因何故进教无从查考。凉泉教堂始由外国神父约于1900年建成,共五间,并有五间神父住房,教堂地基大约一亩,不幸于白头叛乱中被焚毁。伺候直到1943年由王道隆神父出资修建一五间土木结构教堂,教堂长16米,宽5.5米(教堂旧址在今凉泉三组马林庄基)此堂于89年修建新堂时拆除。新圣堂在强永寿神父领导下于89年10月动工,90年5月竣工,建起一座长26.4米,宽9.5米,高22米圣女小德兰圣堂。该堂于1997年9月21日由本教区主教降福并祝圣祭台。该堂面积1.2亩。在凉泉下会最早的是:杨神父,韩神父、胡子张神父、王道隆。解放初有李路加,文革前有曾神父、侯神父、卓望神父。文革后有张景贤、高应谷、张志勇。八十年代后期有强永寿。九十年代有高宏孝、陈振涛。九五年后由张东虎神父主持至今。



李家窑会



李家窑会位于宝鸡市鸡峰山下,教友进教至今约250年历史。开始进教者约有30多人,因何故进教无从查考。现教友(包括庙沟)7户,共48人。教堂约于1918年始建,由本会李尉(李田德老祖父)老教友出资,李文学(李伍喜之父)献地皮一亩多,盖起一长12.7米,宽8.5米,四间砖木结构教堂(教堂旧址现在李玉宁庄基北)并有四间土木结构神父住宅(现仍保留)。该教堂不幸于文革被拆除,并用教堂木料盖成生产队四间仓库。1983年退赔教产时将此四间土木结构仓库退还给教会作教堂。并于本年由张景贤神父降福作为祈祷之所。该教堂因年久失修,屋顶多处漏雨。2001年3月本堂张若望神父召集教友拆掉屋顶,做了翻修。在李家窑传教的神父最早有杨神父、韩神父、胡子张神父。解放初有李路加神父、曾神父。文革前有侯神父、卓神父。文革后有张景贤神父、高应谷神父、张志勇神父。八十年代后期有强永寿神父。九十年代有高宏孝神父、陈振涛神父。九五年后有张东虎神父主持至今。



固川会



天主教固川会位于宝鸡县西部山区,现有教友253人,大约有二、三百年历史,从最早的一户王姓教友发展到现在的54户教友,在这漫长的发展史中,天主的恩宠一直伴随着教友,天主圣神引导着教友去向天国奋斗,去为福音作证。

固川会最杂只有一家王姓教友,这一家教友是怎样认识天主的,由于历史久远不得而知。据说这一王姓教友自从认识天主湖,家业兴旺,邪魔远避。他们待人和善,为人正直,在外教中影响很好。

清朝末年,固川教友已发展到几十户,传教神父也多次往返于西山。据说最早有西班牙神父从甘肃入陕传教,曾到固川为教友讲解圣经,施行圣事。由于当时神职缺少,陕西总堂设在“通远坊”,路途遥远,道路艰难,神父下会极为不便神父来趟西山不容易,教友要领圣事更难。特别是终傅圣事。曾有一教友,老父有病,便去请神父来终傅,等往返一日左右,把神父请到固川,老父早已安葬多日。面对诸多不便,教友们便集资买地,在固川建了一座教堂,请神父住在固川为教友们施行圣事。

天主往往把恩宠与磨练同时施给教会。正当固川教会在天主的眷顾之下发展之际,1900年,义和团反乱,教友辛辛苦苦建起的教堂,被这些仇教分子一把火烧光,甚至烧毁了好几户教友的房子。教友被逼四处逃难,有一英神父听到教友的困境后,便同卢世杰进入西山。清政府平乱后,政府拨款重修被毁的教堂,当时,凤翔府离西山有两天多路程,途中土匪出没平凡,政府的拨款教友无法带回西山,有一教友——任忙从,冒险去了一趟凤翔府,带回少许银圆,早固川买了三亩多地,修建了一个小教堂。小教堂只有五间清房供祈祷之用,又盖了三间大房作神父住宿之用。又有教友捐献良田数十亩,作为救助穷困之用。

固川教友在天主的眷顾下,又过上了正常的宗教生活。1932年,划分教区后,王主教亲到西山为教友施行圣事。曾有洋神父任神父到固川下会,后有周神父(周维道主教)在固川下会。不久,周神父调回凤翔,亢神父(岐山人)一直在固川下会直到1940年左右。亢神父离开西山,李本一神父在固川下会。解放前夕,李神父被调回凤翔,王国华神父来固川下会。1957年,风云突变,教会又一次受到严峻的考验,中国宗教运动开始,神父被捕,教友的信仰生活受到限制,教堂被占用王国华神父被迫多次在固川坪头游街,被人当众侮辱。

1979年,拨乱反正后,神父陆续从监狱出来。有卓望神父、高神父、张神父等到固川看望教友。1983年,落实宗教政策后,归还给固川会0.6亩。教友们在张神父的带领下,1985年动工,重建教堂,一月多时间,就使一座长19.6米,宽8米,高12米的教堂挺立在固川。1991年,教区第三任主教——李主教在固川教友与本堂神父——强永寿的邀请下,对这座教堂进行了隆重的降福礼。1995年,卢安道神父来固川下会,经多方努力,政府又落实三分地作为教会的自养之用。1996年,卢神父在主教的支持下,带领教友建成一座三间二层楼,以开办诊所之用。1998年,教区派鲁伯铎神父到固川下会主持教务至今。

升级   74.2%

 楼主| 发表于 2008-7-18 11: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 中国陕西西安
D、岐山县:                   岐山县传教概况



福音何年何日传入岐山已无从考证。据岐山县志所载:明崇祯三年(1630年)意大利传教士(岐山文史资料上说法国人)方德望经由眉县南寨和岐山南陲牟家坪(1952年划太白县)去汉中时,顺路在岐山县渭河南讲经传教,发展教徒,设立会口。

岐山鹦鸽的牟家坪是我教传入南山一带最早的地方,也是我教入岐山的始点。随后,逐渐出山,传到浅山区今曹家乡的三塬坡、四塬一带,设立会口,进行宗教活动。后又沿山传至今落星乡一带。清道光三年(1823)在落星乡的瓦房沟建立了第一座教堂。之后,三塬又建立了第二座教,该堂规模较大,曾经过四次修建,四移其址。民国时期,教堂还有砖瓦厂和学校,近百十亩耕地。教徒主要分布在三塬、四塬。二塬只有个别人奉教。

鸦片战争后,教会发展迅速,岐山也不例外。教会由三塬、四塬一带渐渐展足到渭河南的平原地带。还有从眉县传入者。这其间先后建立了蹇家滩教堂、王旗教堂、大沟教堂和胡坪教堂。蹇家滩堂是由眉县圣教传来后盖的。它曾经两次修建,第二次是民国六年重建的。教堂占地四亩半,共建厅房、厦房十五间,其中五间专为讲经之用。拥有耕地九十多亩,水旱各半,租给教友以收租养教。教友分布在安乐的蹇家滩、桂林,五丈塬的五星大沟、黎家沟,落星的八家村、洪沟、八米塬。以蹇家滩教友最多,几乎全村皆是。

同一时期,教会也捷足展翅飞入了岐北。在北山西方乡的小涝苏家设立了北山一带最早的会口,随着苏家的迁徙,传至沿山一带的郭家崖、苏西坡、西河沟、顶窑、石家窑、小山、牛家拐……继而展向原区。在此期间,故郡乡的上河就建立了第一个教堂(窑堂)之后,鲁班桥、画图寺沟底、独山、北庄、李家沟、余家庄、陈家沟也设立了会口,建起了教堂。鲁班桥堂是北原地带教堂中规模最大的一个。始建于清咸丰年间,又外籍神父督工营建教堂共有房屋29间,其中大房9间,为外籍费神父所修;东西厅房9间,为美籍杜神父所修。另外还有前厅房5间,厦房6键。画图寺沟底也是一个比较大的堂口。独山教堂修的最晚,为民国十四年(1925年)所修。

天主教在岐山着陆发展,使岐籍的一些人不但奉教,而且还外出求学,进神学院、修道院,当了神父。象画图寺沟底两个姓王的神父,就远涉澳门修学,圣后,便在汉中等地下会。他们是岐山最早的两个当地神父。以后有李家沟的刘神父、咸丰沟的宋神父(曾在户县下会,亡葬此地)。画图寺的亢连城老神父和侄儿亢进神父以及刘家塬的刘克忍神父,他们都在外地下会,主持教务,领导教友,搞好宗教活动。

从十七世纪二、三十年代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天主教教士就挤足烙印于“岐眉”三百多年了。这个不短的过程中,时风风雨雨、波浪翻腾,在惊涛骇浪濯冲下,清者自清、洁者自洁,污者自污,浊者自浊。大家都不一而足地在教会的这个历史大舞台上装颜敷色,扮演着自己的“正负”角色。文革时,就更形溢彰。教友在极左的路线思潮影响之下,炽热之心陡降零下。退教的,不敢念经的或偷着念经的都有,神职班,修女们还俗的也有不少。关押的,监督管制的不胜枚举。教堂拆毁了,教会赖以滋养的土地也没收了。拨乱反正后,教产、房产也开始登记准备退赔了。

根据岐山县志上所开的堂口:象瓦房沟、黎家沟、霍家坪、苏家棱、肖家坡、金城山、南坡、陈家沟、青化镇……堂区的教产好象五股分尸无人再提。或是遭到历劫,人亡财丢,一切都完了。

84年后,把文革后拆掉的教堂,以麦秸枝顶式地兑现了。还有三分之一的教产未见兑现,尚在搁浅中。象大沟、南斜、苏家棱……岐南的堂口。岐北的北庄、南坡、苏家坡、上河、余家庄、陈家沟……都待解决;土地一百七、八十亩未曾退赔一亩。但在主教神父和教友的相应努力下,四塬、蹇家滩、肖家、胡坪、八家村都相继盖了堂。岐北鲁班桥、沟底、郭家崖、西何、小涝川也都盖微不足道的小堂,没有堂面。内工因困无整修,教友素质也差,实在是马尾系豆腐,难以言提。

慌愧之余,仅对我岐山教务作以约略的回顾:文革后,岐南各会连牟家坪会(属太白)在内不敢念经的或私下年景的教友都慢慢地活动开了。80年前卓望神父就在岐南特别是四塬一带下开会了,吴彦超升神父后就分在蹇家滩一带下会,主教再后巡查岐南看蹇家会公房宽裕,有利用之处,遂招生为教会培养接班人,暂时静居在那里,凤翔退赔了教产,盖了总堂后,主教才返回故里——“凤翔西街总堂”。圣了好几批神父:四塬上的陈振涛,我同学之子李会元,还有蹇家滩蹇周平神父等都是主教一手培养的。出国的、到外教区去的也大有人在,岐南这些优质和全凤翔教区的新下一代接班人都是主教呕心沥血,为主负劳费神的结晶。四塬下会的卓望神父,因年老退养,死前巡游,葬在东指挥方济院坟地。他后高世方神父由宝鸡调到四塬,在盖胡坪堂时,心脏病突发而亡,葬在四塬堂。主教委派高宏孝神父接任。高神父升方济各会会长之后,主教另派蹇周平接任。至今仍在四塬、牟家坪、胡坪等地为教友服务。因教务需要,又把吴彦超(秘书)和张志勇(接任主教)作了调换与蹇神父共同管理岐南,给蹇家圣了堂,给八家村盖了堂(鲁神父就出在这里)。现在岐南的教友人数大约在四千左右。他们素来热心有色,今在主教亲自谆谆善诱训导之下和各位神父扶持之下就更加热心了。

岐北呢,受文革影响,都不敢念经,由我故籍卖线的教友妇女的引进才私下念经了。80年我来时在政界干预下,都怯怕虎,不敢正然对待。我也只能朝潜夕惕,游击以待。85年我被列于政协,情况才大变了,教产也退赔了,实情虽不能令人满意,但比过去强多了。主教也御驾亲临,巡视坚振过好多次,老本堂侯斌老师也反顾过几次,赵笃年、李、陈、蹇都云游够这里,但教友素质始终萎靡不振,不堪回首。此后,我因病不能尽职,主教派马晓明神父来此布阵整修,情况仍旧依然固我。今不如昔,教友人数两千有余。



四塬坡会



天主教是怎样传入我们四塬会的,因时间久远,已无法考察;但只有一点是可能的,就是清朝雍正年间教会遭难,外地许多教友逃难来到了南山的瓦房沟,在此修建了岐山史上的第一座教堂(据岐山县旧县志载)后来教难缓和,有些教友有便外出传教,使我们四塬得沾福音的恩光,使福音的种子在我们四塬这快沃土上得以发芽成长、开花结果。从此我们四塬便有了教友。

此时由于教友人数不多,不能自立会口,便隶属于眉县教会管辖,不时有神父前来下会,看望教友,施行圣事并发展教友。

后来由于教务日益开展,教友人数不断增加,建设教堂便成了当务之急。1875年西安林主教便委派徐保禄神父前来监修教堂。在赵福喜大会长的带领下,教友齐心协力,历时三年修建了一座规模比较宏大,装饰比较华丽的教堂。教堂正身五大间,堂面高二十多米,两旁一面钟楼,一面鼓楼;此外两面又各修大房五间,一面供下会神父住宿办公,一面供教经人员使用。只可惜好景不长,1902年义和团余党来关中作乱,此教堂便被他们点燃,化作灰烬。因此时盗匪横行,教会多灾多难,徐神父便领导教友在塬顶筑了一座小城,在城里盖了三间大房做为临时的祈祷所。

1908年胡神父调到四塬下会。此时形式稍有好转,神父便在城下修建了一座简易教堂,又修建了大房十余间作为它用。

值得一提的是胡神父在下会期间为四塬会组建了音乐会和曲子班。

另外胡神父也重视教育事业,为了教孩子就近上学,建了一所小学,此小学后来为国家接管作为国立小学,也就是我们现在三原小学的前身。

胡神父在我们四塬下会时间较长,口碑也好,后来因病离开我们四塬会。此后一段时间我们四塬会教友几乎成立无牧之羊,虽名义上有本堂神父,但因交通不便,条件艰苦,只是每年来下个会便一走了之,其间象外国柏神父,卢神父、周神父等都是如此。

1927年杨宏道神父调来我们四塬会任本堂神父。此神父在任期间,适逢两个年馑(民国十八年和二十一年年馑),神父心地善良,便以教会存粮赈济穷人,因而教外穷人受感化领洗进教的人很多,教友人数大增。只可惜此等教友素质较差,文革中大多数退教而皈依的人却很少。

1932年陈焕琳神父调来四塬会任本堂,他是凤翔教区成立后派来的第一任本堂。他一到任就雷厉风行,发动教友购买木料、烧砖制瓦,做修建教堂的筹备工作。不到几年时间修建大堂的木料和砖瓦便堆积如山,只差一些令人满意的椽檩了。修建大堂的筹备工作方兴未艾可惜陈神父又被调走了。

1936年曾神父调四塬会任本堂。此神父擅长书画,对建堂之事很少过问。他在任期间唯一的成绩是设计和修造了一座祭台,堪称教会一绝。

1937年本会李含芳在山西太原祝圣为神父,也是我们四塬会的第一位神父。

1939年王振远神父来四塬下会,此神父下车伊始,看到四塬会建堂木料与砖瓦堆积如山,就将建堂的事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他提出所缺的椽檩由教区在宝鸡西山砍伐运来。可惜我们个别会长比较傲气,提出一切都要自力更生,不要外援,建堂之事便搁浅了。

王神父因建堂之事与个别会长有隙,只呆了两年便要求调走了。

王神父走后不久,建堂的木料便被土匪“抬山”付之一炬化作灰烬了。这可能也是天主对我们的先祖骄傲的一种惩罚。

1941年张希贤神父来四塬下会。三年后便被调往宝鸡南关任本堂去了。

1944年侯志文神父来四塬下会。此神父下会期间对教友要求比较严格,曾严厉地处分过违犯教规的人。象苏家棱一名女教友在丈夫在世的情况下另嫁他人,被神父给以比较严的刑罚。但后来神父因一些小事而与个别会长发生隔阂而主动离任了。

1946年陈焕琳神父又一次来我们四塬下会。此神父只来了两年便调走了,继任的是鼎鼎大名的郭自强神父。郭神父爱主救灵心切,一上任就大力开展工作:首先大抓教友素质的提高,使教友热心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其次大力开展传教工作,使附近的杜家、余家山、苏家棱、李家沟、王家崖等地的教友人数大为增加;并先后在苏家棱、李家沟设立了祈祷所,定期去那里下会。但值得惋惜的是郭神父于解放后第二年便被调走了,他所发展的教友也就无人看管了。

另外值得大书特书的是郭神父在四塬下会期间因看到农村缺医少药的情况,就与宝鸡本笃医院联系,在四塬成立了“若瑟诊疗所”,为农村的医疗卫生事业做了很大的贡献。

解放后第二年即1951年亢进神父调四塬会任本堂。

1952年三自革新运动开始,此时的教友因受郭神父三年的陶冶,所以在运动中尚能坚持教会原则,表现尚为不错。

1958年年底校改运动开始,由于本堂神父的软弱,教友情形更是每况愈下,益发不可收拾。

1962年国家宗教政策稍有缓和,教友又开始活动,但好景不长,不到一年宗教活动又偃旗息鼓了。

1966年文革开始。1968年我们四塬会内的“积极分子”在革命派的煽动下将教会财产完全献给了大队。这可能是中国史上独一无二的史实。于是教会财产上自教堂祭台下至砖瓦树木被扫荡一空,二十几辆架子车,一百多人整整往大队拉运了一月多时间。

1978年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宗教政策也得到了落实,教友逐步过上了正常的宗教生活。

1980年卓望神父来四塬开展教务工作,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卓神父以他极大的爱主爱人的热忱使停顿多年的教务逐渐走上了正轨。

1984年经过多方努力,大队终于归还了文革期间没收的教产。

1985年高应谷神父来四塬下会,高神父下会期间领导教友披荆斩棘、废寝忘食,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建成了一座大堂,使又一座大堂矗立在秦岭脚下四塬大地上。

高神父下会期间又组织了号队,使西洋乐器运用于教堂礼仪中。

1989年初高应谷神父去世。高宏孝神父来四塬担任本堂,高神父在任中最大的业绩是重视青少年的宗教教育,组织了“全爱会”使青少年的这一爱主爱人的瑰丽奇葩在我们四塬会常开不谢。

1991年我们四塬会又祝圣了两位神父:李会元、陈亚平,这也是我们会口的光荣。

1994年蹇神父调来我们四塬任本堂,跟高神父一样,蹇神父不但重视青少年的宗教教育,且大力发展了教务,建设平房十余间,开办了会口医疗站、小卖部等。

有些史实因年代较远,只是根据口头传说整理,恐与真正年干不符,实望见谅。

升级   74.2%

 楼主| 发表于 2008-7-18 11: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 中国陕西西安
湖坪会



湖坪教堂位於岐山县蔡家坡镇岐星村二组。属于蔡家坡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活跃,人口众多,交通方面便利。辖区教友主要分布在湖坪、酸枣林、水寨村、火车站、三刀岭、赵家村等地。辖区内共有教友100多名、神父一位、修女三位。

一、湖坪会的传教来历: 1929年,民国十八年。宝鸡地区发生特大旱灾,广大群众处于贫穷饿之中,经济文化落后,封建迷信、吸毒、堵博等不良风气盛行。1933年,李含芳神父到水寨村传教。他热爱群众,深入农村访贫问苦,扶持困难群众。为困难群众放粮,宣扬基督福音,受到群众的爱戴和拥护,共有三十多记户入教。当时没有教堂,就在教友家中作弥撒。

1935年,李神父为解决宗教活动场所,于湖坪村买地二亩五分,筹建教堂。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修建天主堂一座,大房五间,厦房四间。在福传工作方面,教会开展了禁毒、禁堵等工作,教育教友遵纪守法,杜绝不良的社会风气。进不步提高了广大教友的思想认识,为教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二、湖坪天主教的教难阶段:1951年土改后,湖坪天主教会发生过多次教难。在宗教改革、反对罗马教皇的极左路线影响下,1963年秋,陈超祥带领工作组,在水寨村等地大搞反对天主教的活动。驱逐天主教神父、迫使教友退教。在这期间,湖坪教堂被子关闭占用,神职人员被驱逐,有的被关押。李含芳神父被囚禁,押送南泥弯劳改时身亡。“文革”十年动乱,1969年湖坪教堂被拆毁。宗教活动停止35年之久;期间,外别教友还能在自己家中私下祈祷,然那些靠舍饭领洗的人都已背弃信仰。

三、湖坪教会的复兴:  “文革”后,国家提出纠正极“左”路线,贯彻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在各级政府领导的重视下,经过神职人员和广大教友的努力,于是985年月6日蔡镇发(85)55号文件《关于岐星村教产处理的报告》,同意对湖坪教堂给予赔偿,恢复教堂一切活动。1989年12月,由高应谷、吴丰正神父领导,重新修建教堂五间半,宽八米,长二十四米,房六间,占地总面积七分五厘。1990年,经县政府正式批准成为合法的宗教活动场所。高应谷神父逝世后,由高宏效神父主管五年。1995年,教区派蹇忠平神父主管湖坪会口,张志勇副主教亲临指导工作至今已有八年。2002年,由蹇忠平神父领导对教堂重新进行装修,张副主教为教堂置备跪凳,使教堂焕然一新。教友由原来的二十六人增加到现今一百多人。

四、湖坪天主教堂兴盛的主要原因: 湖坪天主教会自开创以来,由衰亡到兴盛经历了一段艰难而曲折的道路。之所以取得现今之成果,究其原因:一是管理教务工作的主教、神父、修女信认真投入了相当大的牧灵工作,他们不辞辛苦,一心为主的福传伟业奔命。教会建立后,还有杨神父、王神父、翰神父等八名传教士神父到堂区工作。为湖坪的福传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现今本堂蹇忠平神父每逢瞻礼、主日一日要走三个堂区为教友们送弥撒,而从不言苦。深受教友的爱戴和拥护。二是广大教友热爱基督福音,积极支持教会事业,在修建圣堂时,在一无资金,二无技术的情况下,广大教友无私奉献,靠省吃节俭鼎立修建天主圣殿。会长王保禄、苏玉英、蔡玉贵为修建圣堂不辞辛苦四处求助,积极参与圣建之修复。四塬坡、蹇家滩、牟家坪等地教友积极送粮送物。教友们自带工具口粮参加义务劳动,确保了圣堂修建工程的顺利完成。

   湖坪会处于外教人群居地区,教友信德根基薄弱,福传任务十分艰苦,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做好传教工作。



天主教凤翔教区岐山湖坪会。



苏家棱简史



苏家棱属五丈原镇红星村。何时有教友因时间久远,已无法考查,大概与四原会同时有教友的,听老人说大概是与四原结亲而有的教友,也有说是“粮食教”,荒年神父发放粮食,很多人为了生活而进教。

1927年杨宏道神父调来四原会任本堂神父,在此期间适逢两个年馑,(民国十八年和二十一年)神父心地善良,存粮赈济穷人,苏家棱很多教外穷人受感化领洗进教,只可惜此等教友素质较差,文革中大多数退教,当时教友大约有十几户,共100人左右。

于是杨神父买地盖房,在苏家棱修建祈祷所,当时经堂三间,厦房三间,灶房一间,窑洞一孔,占地面积约1.5亩。那时候,神父常来下会,看望教友,施行圣事。

以后换了几任本堂,直到1948年郭神父调来,他很抓教友素质,并开展传教工作,定期来苏家棱下会。1951年亢进神父调来也常来下会管教友。

1958年教改开始,教友情形每况愈下,1966年文革开始,教友都不敢念经,很多人退教,教堂房屋被大队占用。大概1974年左右,房屋被拆毁,就这样苏家棱所教友也廖廖无几。

1978年宗教政策开放,才有三四户老教友上四塬参与弥撒,过宗教生活。

升级   74.2%

 楼主| 发表于 2008-7-18 11: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 中国陕西西安
E、太白县:                     牟家坪会



牟家坪者、经查考有关人士,得知其源于有姓牟之人者而来。其地处于秦岭山之中,南距太白县城百里,北距斜峪关三十余里的山坡上。坡底是著名的秦岭石头河流域。本村处山坡,占地上千余亩。李白《蜀道难》中有描绘秦岭之危峻‘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西安太白的鸟道。’足见秦岭之陡峭亦。然牟家坪地处秦岭山之中亦当然巍矣。有言,牟家坪奉教於清朝;由现今之汉中汉江河上的方神庙的方神亲传。昔时,方神父从西京长安逃难,路经此地所传焉。又据现今耋耄者言,牟家坪昔有三王兄弟逃荒到此,约为国十八年荒年间。此三王兄弟到此占据,势力日渐甚大。从那时起的顺口流‘上至笼场山(今之桃川[山名]),下至落星湾[今岐山县落星乡]。’方可得知一二矣。然牟家坪究竟奉教于何时,吾辈已不可查证。传之所云:耋耄者所讲,其然呼?其不然呼?皆吾辈不能辨矣。或为吾辈之年幼,或为已失昔时长者所传,皆以不知耶。今日要用之时,方将惋惜。或为已之寡闻陋见然矣故只能照录,甚恐失其真实性,但是今之周至教区扶眉二县有些教友确为牟家坪而来。如眉县黄家村四组姓:孙、铁、潘者;永安村姓王者;扶风孝母姓李者,乃是由牟家坪姓李的四兄弟迁居者是耶,其名为李恩、李耀、李虎、李豹。其祖坟现亦尚在。

今奉命整理斯。乃日思夜虑,竭已不肖之力,务一心营斯,以求完美、真实。胆敢放无能之微辞。故网罗家乡放失之旧闻,略考其事,追述往故,综其终始,忆前辈之信仰施程,笃今人之热忠,爱主、爱人,传之来者。亦欲究天人之遇,通古今之变,应圣经之言‘太阳之下绝无新鲜事’。(训一、9B)起初如何,今滋如何。故上计清朝,下至于滋。(公元2002年)

由于家乡老者归先祖行列者甚,所乘老者寥寥,只能查斯。加之已疲驽、弱智、摄者瘦,只能然矣。恕望凉解。

一、牟家坪堂区概略:据传说清朝长安南堂教务发达,时约为公元17世纪左右。我们可以从长达四十多段的歌谣中窥其规模之宏大。谣日:‘西安南堂是他建矣,二百五十零八间,其余不上算,唉嗨吆,其余不上算。’从这百余间房子,我们就可以略知当时教务之大概。纵观圣教历史,可知教会是多难的,西安亦然。据说清朝政府雍正皇帝发难教会,才有上文所说之方神父逃难之经过,牟家坪才有幸蒙福音神光之照耀。天主借方神父把他爱之福音传给牟家坪。方神父在此祝福了那里的大狡虫,使其归山,不再伤害无辜贫民。后就去了汉中,当时人们为纪念方神父之大恩,筑庙以示表恩德。即现今汉中有名的方爷庙是耶。据国籍神父王保禄1792年证明说,牟家坪在乾隆年间就已有了教堂。可见那时牟家坪早就有了教友。

基督让其子弟向万民传布福音。‘因父、及子、及圣神之名给他们授洗,信者得救,不信者必被判罪。并且有这些奇迹随着他们,奉我的名说新语言、驱魔、手拿毒蛇、甚至喝了什么致死的毒物决不会受害,手按在病人身上要使他痊愈。’(谷;十六:15--18)据今尚在之老者讲,异国柏神父到牟家坪做过本堂。那时教区在高陵县通远镇。据说神父甚爱其弥撒经书,辅祭儿童无意间弄脏了经书,神父一时之气、厉声训之。之后人怕神父无人敢来给神父辅弥撒。神父只好一人做弥撒。神父离世后,不时,常有人发现神父还常常仍在堂中做弥撒。教友将此事报经主教,主教命人应天主圣三之名问其原故,只是柏神父矣。言讲:天主因其在世甚爱弥撒经书,致使无人辅祭之过,天主让其作补赎已。 事后再无遇些事。

据现今尚在之老人讲,自从其记事以来,第一位到牟家坪的本堂神父是位扶风的胡神父。第二位是扶风卢家村卢神父。第三位是周宏道,扶风大营人,周维道主教的哥哥。当时会长是:王金锁(王善明父)、王军、王云、时约为孙中山时期。还有位王神父。后就是岐山县四塬坡李含芳神父,人称绰号为李老绅士。讲此神父行礼仪非常庄重严谨,一丝不苟。对人慎重小心,严于律已。

到了四五十年代里,牟家坪堂区的教务有了举足轻重的进展。教友有数约为百人之多。这时到此下会神父为;第一位,杨宏道。户县人,约1940----1943年到此。此段时间内神父组织教友筹备建堂工作。於1943年建成了五间大的圣堂。(1975年被迫拆除)此座圣堂祭台及其考究,耗工三年,为木质料雕刻而成。后来,把乘余材料运岐山桂林肖家会,援助其建堂。第二位是李济鱼神父。户县围棋寨人。李伯渔主教之堂弟。约1945---1949年间到此。第三位是李重任,凤翔县太相寺人。此神父甚为热心。当时会长为;李志明,王善明。教友人数约130左右。第四位是岐山县华图寺人,名康进神父。约1954----1956年到此任本堂。

从三十年代到文化大革命间为主作证的人甚多,笔者不作太多笔墨略述几例。人称绰号王三疯的即王杜成爷爷,为信仰被土匪刖足掷於雪地而死;有为信仰曝日的。如王太(王善明哥哥),王忍娃;有受掌击、竺楚、带手铐、捆绑者,手指扎寸许之针者等等。如罗青莲,其时她正是乳养幼女;坐牢者,如罗青莲、王善明等人。有些人被批斗,如张氏(王棣牟母)、李氏(王善明母)卢氏(李志杰母李西生的祖母)等。

经过了十年文革的浩劫之后,教会仍然存在。无论何种残暴,都不能推毁由基督的十字架奥迹所建立的教会。教会不会因迫害而削弱,反而增强,天主的庄田收获日益丰硕:因为麦粒一粒粒落在了地里,便会结出许许多多的籽粒来(教宗大良讲道集)。到了八十年代,教会又重机新开始慢慢地活动。教友人数猛增到230人之多。

从70年代未期至80年代初期,到牟家坪下会的神父有以下这些神父:卓公望神父、系方济会士,武公北营人。是笔者记事以来第一位到牟家坪下会的神父。此神父对老教友非常严厉,但对新教友却甚为和善,嗜好垂钓活动。后有吴佩云神父、兴平人,常来给教友施行圣事。

到了80年代里,教会有了长足的进展。此逢改革开放初始,教友可以公开活动,此时可说是大陆教会的复兴时期。到此任本堂的神父有:吴彦超神父、兴平五邦村人。他来就给教友教授经言要理,颂唱经文曲调等等。同时他也传了好多新教友,可说此时教务事业是如火如荼发展着。教友信仰生活蒸蒸日上。神父约80----87年到此。会长为:王太、王善明、李志明、后有张心才。教友数目增至230人之多。后又是张志勇神父、强永寿神父。

异事:当吴神父到此后,教友常给他讲,神父房子如何害怕,经常出现一些怪事。的确也是这样的。据吴神父讲,某日清早他起床后,要进堂时,却一时找不到眼镜。因为前晚他确确实实他把眼镜放在了某处,然早晨却找不到了。当他要摘下帽子要念安多尼经时,眼镜却同帽子一同落在庆上。又据李宗平(李志明的儿子)讲:一早他去给神父端饭时,事先把桌子清理干净了的,当时神父尚在其卧室内,当他把饭菜给神父端来时却发现桌子上放着一束整齐的头发。神父也活发从何来?两人都是莫明其妙。在笔者的记忆当中,1983年8月15日圣母升天瞻礼的前一天,因那时阴雨绵绵,致使石头河水瀑涨。眉县一些堂区的教友由其本堂宗长风神父的带领下,来到鹦鸽街上。由于水甚大,加之这些教友皆不悉水情,就连本地教友见此水势也都毛骨悚然,况乎这些外地教友?但这些教友没有为大水落石出 所吓倒,还是依然决然地淌河而过,同当时在牟家坪凤翔教区的李主教、吴彦超神父共庆圣母升天瞻礼。尽管当时河水甚大,据气象局报这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洪流。然在这样危险的水势里,我们教友竟无一人出事,或根本就无什么险情,真是天主恩赐。九十年代里,方济会士高宏孝神父、眉县河弯人,到此下会。此时堂区因爱国会问题,正处于分裂之状。教友们有了派别之分,整日浸在派别之辨中,神父的教务工作难以开展,只能默默地承受着这些痛苦。有些反对神父的教友口口声声称神父为低神父(因神父姓高),而出言侮辱。有些人出言故意刁难他。而神父只能将此种痛苦献于主耶稣,以冗长的祈祷度过这段烦心伤神的时期。因着神父的热心求主,及访问教友,协调分争,教友中的分裂得以修复。在神父的工作中,有时还有灵迹伴随而来。如:一王姓教友家中刚买来的小猪崽,得了重病将死。据兽医讲已不可治了。当时的猪崽很是昂贵。教友心中不忍,来求神父给予降福,当时正是傍晚时分,神父降福完后就走堂了,同时也要求教友进堂求主,神父说:‘放心吧,会好起来的。’等教友念完经回家后,小猪已是完好无病了。又有一次,一女教友求神父降福自家患病之羊,神父因一时忙没去,事后又忘记了。后来神父因事要外出,当走在路上时,方被教友提醒,没法神父只好说‘你回家去洒些圣水并念信经。你家的羊会好的。’果应神父之言。因着神父的非凡举动,堂区教友更热心了,也再无有派别之争了。此时神父又组织筹备建堂事谊,选出建堂小组,各种筹备基本就序时,由于教区工作的需要,神父于1992年9月调离。当时会长为:王根年、张仓尔、刘天才。

新人新气象,高神父离任后,1992年9月主教就委任刚祝圣不久的岐山蹇家滩蹇周平神父任本堂。继高神父之后继续领导教友修建天主圣殿。於1994年一座哥德式圣堂拨地而起矗立于秦岭之中。这座圣堂为牟家坪堂区的历史又增添了辉煌的一页。这痤约七间大的圣堂,是座红砖、蓝瓦钢筋水泥建造。因着神父在建堂、装修圣堂方面经验非常丰富,於1997年11月9日在主教之手奉献给天主并祝圣了祭台。蹇神父的牧灵工作也很的自己的独特处。特别神父对孩子们的宗教教育有很深的一套理论与实践经验。公元2002年冬季,神父在堂区的管理了实施了重扩,现时会长为:王虎才、张根平、李西生。教友人数日增。现今堂区占地面积为2.3亩。

升级   74.2%

 楼主| 发表于 2008-7-18 11: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 中国陕西西安
附录一、凤翔教区成立后,所有在教区服务过的神职人员表



1.     王道同主教(山西人,1890--1949)

2.     亢连城神父(岐山人,1871--1954)

3.     侯思文神父(凤翔人,1868--1934)

4.     张志罡神父(凤翔人,1868--1934)

5.     侯镇芳(凤翔人,18?--1965)

6.     卓望(武功人,1907—1994。1。15)

7.     王振远(凤翔人,1899--1974)

8.     周维道(扶风人,1905--1983)

9.     张希贤(高陵人,1901--1967)

10.    范济各(Saccani,意大利人,1865--1944)

11.    安伯各(Gabeca,西班牙人,1887--1967)

12.    陈焕琳:高陵人,1903--1975

13.    高思谦:户县人,1906--1973

14.    李宣德:高陵人,1904--1973

15.    张茂先:山西人,1903--1976

16.    王世光:山西人,1906--1975

17.    范生辉:山西人,1905--1942

18.    杨宏道:户县人,1904--1978

19.    韩锦堂:高陵人,1896--1967

20.    李济渔:周至人,1906--1979

21.    贾炳文:山西人,1909--?

22.    张成福:山西人,1905--?

23.    曾德芳:凤翔人,190?--1948

24.    王道隆:周至人,1912—今(1997)

25.    李含芳:岐山人,1913--?

26.    李重仁:凤翔人,19?--19?

27.    亢进:岐山人,19?--19?

28.    侯斌:凤翔人,1910—今

29.    张世哲:咸阳人,1917—今

30.    张俊哲:武功人,1918—今

31.    李少峰:高陵人,1919—2007

32.    马效贤:户县人,1920--1990

33.    张尊贤:户县人,1925--1985

34.    杨恒辉:户县人,1915—

35.    王国华:周至人,1915--19?

36.    郭自强:陇县人,1922—1977(死于狱中)

37.    李镜峰:高陵人,1921—今

38.    张右笃:凤翔人,1923—今

39.    刘克仁:凤翔人,1925--1977

40.    高应谷:周至人,1929--1986

41.    曾敏(志罡):凤翔人,1927--1986

42.    强若石:凤翔人,1921—今

43.    曾尚贤:凤翔人,1913—1976/8?

44.    张志勇:凤翔人,19?-- 今

45.    吴佩云:兴平人,19?-- 今

46.    吴彦超:兴平人,19?--今

47.    高宏孝:眉县人,19?--今

48.    强永寿:凤翔人,19?--今

49.    李保禄:凤翔人,19?--今

50.    同居仁:渭南人,1917--1987

51.    林泽巴:(Linzenbach)?--?

52.    海义:美国人,(Heier)?--?

53.               李道昌:山西人,?--?



附录二、凤翔教区境内历代出生的神职人员表



1.   凤翔县出生过二十八位神父,是出神父最多的县。其中:

铁沟有三位:老强(?--1922);强若石;强佑弱。

豆腐村有四位:老曾(外号曾圣人,民国初年逝世);曾德芳;曾尚贤;曾敏。

东指挥:老侯(1868—1934);侯镇芳;侯斌;侯鼎;张安德;张应时。

陈村:张峙罡;张志勇。

路家村:两位路神父:路本笃;路多默。

南六中:两位老王神父:一位老王神父清代去世;王友。

河南屯:王振远。

宋家村:老王神父,李克仁。

太相寺:李重仁;李重道;李保禄;张依仁;张右笃

西街:强永寿。

2.   岐山五位:   图山:亢连城;亢济圣

画图寺:老宋神父,老王神父,(均在清朝去世)

四塬:李含芳

3.宝鸡:李德望

4.陇县:郭自强



附录三、凤翔教区历史上有过教堂的地方



凤翔县:西街、南六中、西六中、路家村、索落村、陈村、铺上、蒋家头、豆腐村、河南屯、东指挥、南指挥、白家凹、宋家村、铁沟、瓦窑头、太相寺、亚子、页渠、小桑园。

岐山县:蹇家滩、四塬、肖家、大沟、牟家坪、苏家坡、苏家楞、高店、胡坪、图山、画图寺、郭家崖、劳川、李家村、鲁班桥。

宝鸡县:南关、二马路、石坝河、巨家村、凉泉、李家窑、县功、渠家村、袁家坪、马头、固川、西山、新庄、风过山、虢镇老鸹沟,哑子。

陇县:城内,张家庄、咸宜关,白牛寺。

千阳:城内。







附录四、历年在教区传过教的神父及其逝世后的安葬地



姓名                           安葬地

范济各                          东指挥

侯斐理                          东指挥

王博士                          东指挥

张志罡                          陈村

刘克仁                            刘家塬

张希贤                            歧山鲁班桥

郭志强                            东指挥

刘绪堂                            东指挥

高应谷                            岐山四塬

曾尚贤                            凤翔家坟

曾风子                            东指挥

亢进                              ?

亢连城                            ?
发表于 2008-7-18 18:30:3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 中国陕西宝鸡
先回复``再看~

升级   45.29%

发表于 2008-7-20 13: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 中国陕西西安
资料珍贵,俺仔细地读了,有收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户

本版积分规则

QQ|凤翔人社区 - 人才,租房,招聘,二手广告免费信息发布网站 ( 陕ICP备15010312号 )

GMT+8, 2024-12-22 14:17 , Processed in 0.237103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